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3篇

时间:2022-06-20 16:1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3篇

202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篇1

  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2022年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和近年来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刚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了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府系统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源头反腐,严格正风肃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坚持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廉洁施政。古人讲,称物平施,为政以公。公平公正是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保障,也是市场主体对政策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公平公正竞争的守护者,这也是廉洁施政的重要基础。公共资金资源配置中有很多权力,如果缺失公平,就会滋生腐败。这些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特别是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增速一度大幅下滑。如何实施宏观调控,面临不少两难多难选择。如果仅仅依靠扩大投资、上大项目,不仅要花时间论证审批、见效慢,还会导致资金分配不科学、不公平;或者直接给居民发钱、拉动消费,这看似公平有效,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做了也不可持续,而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消费水平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公平。

  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根基上,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实践证明,减税降费直接有效,公平普惠,把肥施到了根上。我们创设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一竿子插到底”,过去资金层层下达到基层,平均用时超过120天,现在最快只用7天,不仅提高了效率、解了市场主体燃眉之急,也有效防止了资金“长途跋涉”中跑冒滴漏和腐败等问题。我们还大力发展具有直达性质的普惠金融,道理是一样的,促进了金融资源更加有效下沉,缓解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这些都是制度性安排,减少了政府部门自由裁量权和寻租腐败。

  从实践看,实施公平普惠、高效直达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实现了发展经济和反腐倡廉两促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去年经济总量已突破114万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近些年,城镇新增就业平均在1300万人左右。减税降费等政策促进了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进而涵养了税源,形成了“放水养鱼”、“水深鱼归”的良性循环。“十三五”以来累计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而这些年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纳税大大超过这个数,仅去年纳税就达到4.76万亿元、超过去年1万亿元的减税规模。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20万亿元,十年翻了近一番。

  二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简除烦苛,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就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给权力安上“紧箍咒”,让权力不再“任性”。这既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成为预防腐败的釜底抽薪之举。前些年经常听到企业和群众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章,不仅影响效率、贻误商机,也引发了一些腐败行为。大家想想,有多少公职人员被手中的审批签字笔“绊倒”在地?我们围绕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该管的事。这实际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削权限权,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源头筑起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减轻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负担”。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我们义无反顾。

  政贵有恒。我们从2013年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累计取消和下放1098项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创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压减各类证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90%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各地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创新做法,方便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地肥自然苗旺。经过持续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明显提升,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已达到1.57亿户,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不仅承载了数亿人就业,也撑起了中国经济大厦。

  三是坚持倡俭戒奢,用政府“紧日子”助力人民“好日子”。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政府工作人员崇俭守廉,正己而后正物,这既是传世古训,也是为政箴言。我们坚持“约法三章”,这些年来一以贯之,始终用俭朴政府取信于民、造福人民,中央政府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效果总体是好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得到有效遏制,即使前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也没有因为稳就业而大幅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中央部门去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2年减少50%以上。政府通过行政开支的“减法”,换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加法”,目前全国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超过72%。

  四是严格监督管理,促进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安全高效使用。公帑不可靡费。财政性资金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坚持把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打好“铁算盘”,该花的钱花出最大效用,该省的钱锱铢必较。打造“阳光财政”,强化预决算公开,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向社会公开预决算并细化公开科目。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公共资源交易,扎紧制度“篱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交易平台,所有交易实现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在线监管,防止行政权力插手干预。严肃财经纲纪,瞪大审计的“火眼金睛”,哪里有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审计监督就到哪里,去年全国审计机关移送问题线索7400多件,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100多亿元。加大对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对腐败“零容忍”。

  五是坚持勤政廉政并重,务实重干,推动政风作风持续转变。党风政风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不懈地干,才有不凡的业绩。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勤勉力行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能搞坐而论道、凌空蹈虚那一套,这实际上是脱离群众。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大力气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简单划一、文山会海、评比检查过多等问题。国务院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在前两年大幅压减95%的基础上,去年又进一步压减到32项。创新开展国务院大督查,采取随机暗访等方式,不要地方同志陪同、不给地方添负担,奖惩并举,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方得到表扬和政策激励,不落实、乱作为的受到严肃问责。我们坚持依法施政,强调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政府要讲诚信、“新官要理旧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少数地方和部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还有差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还不到位,推动改革发展举措落地见效还存有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重发文开会、轻落实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表态调门高、行动慢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在政策执行中搞“一刀切”、“跃进式”、层层加码。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对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视而不见、工作严重失职失责。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不合理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有的存在暗箱操作,公平公正监管仍有薄弱环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权钱错用,一些行业和领域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向纵深推进。

  二、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与改革发展稳定一体推进,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勤政作为,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部署。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前两个月总体平稳向好,但3月份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复杂演变、国内出现新一轮疫情等一些超预期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以说恢复发展遭遇了“倒春寒”。3月份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转弱,特别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比1、2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实物量等指标反映经济遇到的挑战更趋严峻。中国经济体量大,确保这艘大船平稳航行至关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既看到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坚定信心,又高度重视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聚焦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着力稳就业、稳物价,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千方百计挺过难关,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以更强责任担当加快实施稳经济的宏观政策特别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举措,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形势下,必须主动作为,应变克难。这既是对大局意识的检验,也是对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的考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有就业就有收入,就能创造社会财富,就能支撑经济增长。所谓实现经济的潜在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增长。前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但提出了就业目标,结果实现了就业目标,经济也实现了正增长。价格是市场最灵敏的信号,物价不稳会严重扰乱市场预期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秩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也容易导致囤积居奇、不正之风和腐败。已明确的各项政策举措都要靠前发力、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这实际上相当于加大了政策力度,是对一些不测因素的应对。还要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研究制定新的应对措施和政策预案,该加力的加力,该推出的及时推出。

  施政财先行,要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对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困难挑战,我们是提前作了考虑和应对准备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决定动用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的近年结存利润,规模达1.65万亿元。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力度大,为支持地方落实政策和保民生,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长幅度达到18%,规模达到9.8万亿元,这是10年来最大增幅。同时,在增值税留抵退税上,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对地方予以补助,承担了地方因新增退税而减收的82%,拿了大头。地方要和中央一起扛起责任,省级财政继续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主动下沉财力。新增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退税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要直达市场主体。这么大规模的资金,运行管理必须以廉洁纪律和要求作保障。各有关部门要严密监测资金走向,强化审计监督和跟踪问效,防止在途占压、截留挪用,坚决查处虚支冒领、贪污侵占等以身试法行为。

  要通力协作,以严实深细的作风提高宏观政策实施效能。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大,不少处于生存发展的重要关口,有些日清月结的企业说是“挨一日如过三秋”。要抢抓时间,落实落细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可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元,重头戏是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退税比减税来得更快更直接,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企业反映退税是下“及时雨”、送“雪中炭”。政策执行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决不能打折扣或设附加条件,同时优化退税手续,做到即申即核即退。退税中可能会有企业“浑水摸鱼”,要依法打击骗退税,对不法企业与公职人员相互勾结骗退税更要严惩不贷,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

  还要加快落实其他帮扶企业纾困的政策。国家已明确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等政策,要尽快实施到位。当前企业现金流压力在加大,我们已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鼓励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把这些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降低融资成本。近期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呈加重趋势,其中也有一些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拖欠账款甚至搞寻租,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要切实防止有的地方为弥补财政缺口在市场主体身上打小算盘,这是谋小利损大局,对顶风违纪、一犯再犯的要加重处罚。要进一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鼓励降低房屋租金,运用市场化办法推动降低服务性收费、平台佣金,严肃查处各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要把握大局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的责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能源、粮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这种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能源稳定供应,这对稳物价、防通胀至关重要。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农时绝对不能耽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下大力气保春耕抓春耕,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确保播种面积高于去年,决不允许耕地撂荒,对发生明显撂荒的地方要严肃追责,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主产区、主销区都要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对此绝不能马虎,这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更要严管,决不允许“硕鼠”盗粮。要做好农资保供稳价,保障农资进村到户,保障在外的农民及时返乡种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双季稻。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实际,尽快释放国内优质煤炭产能,该取消限产指标的要取消,成熟的新增产能项目要抓紧开工,并保障好安全生产。同时未雨绸缪加快建设新的发电项目。要统筹兼顾、强化协同,打通交通骨干网络、港口等“大动脉”,畅通“毛细血管”,确保国际国内物流畅通和生活物资供应,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做好这些工作,也是对应对复杂局面和行政能力的检验。

  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权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前,市场主体普遍预期不稳、信心不足,要继续深化改革减繁去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既包括便利的审批、高效的监管,还体现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规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坚决消除审批中的“灰色地带”。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达1.2亿,要继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跨省通办,着力推进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等证照电子化和互通互认。这也有利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放”和“管”是并行的,放权不是放任。对食品药品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的重点领域,要重点监管。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要严查重处。要抓紧明确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监管规则,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行政执法,防止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多头重复检查,坚决惩处执法中以权谋利、吃拿卡要。

  三是切实保障民生,确保民生资金廉洁安全使用,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人民生计,乃国之大计。要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加固民生资金“防盗门”、“安全锁”,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严惩不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切实担起稳就业责任。当前就业压力大,稳就业形势严峻。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仅高校毕业生就达1076万人。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保障好,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政策,着力稳住现有岗位,努力拓展新岗位,特别要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上多下实功。今年各级政府的就业促进、技能培训、失业补助等资金超过3000亿元,必须管好用好,对侵吞挪用资金、搞虚假培训等坚决查处。

  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和亿万家庭未来,要提高教育投入效率。这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很不容易。要着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投入力度。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要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当前疫情防控任务重,要妥善安排,保障好群众看病用药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基础病定期治疗、产检分娩服务等需求。近年来医保报销范围不断扩大,基金监管要及时跟上。对各种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打击,护牢守紧老百姓的救命钱。

  要压实养老金等按时足额发放责任。今年适当提高养老金,并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这不意味着养老金发放中央“全包”。地方政府必须担起保发放的主体责任,决不能拖欠养老金。还要全过程强化城乡低保、急难救助等资金监管,对贪污侵占、优亲厚友等行为要严厉查处。

  四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一钱之费,宜重宜慎。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今年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继续负增长,进一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控制支出。要加大力度盘活闲置的资金资产,对低效和沉淀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要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让公共资金始终在“探照灯”、“摄像头”下运行。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挥霍浪费公款的,一律严肃查处,使财经纪律成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

  五是标本兼治,坚决惩处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公共资源交易、金融信贷、国资国企等领域是腐败的高风险区,重点领域要重点抓,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严惩各类腐败行为。把防控金融风险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压实各方责任,对暴露出的风险问题,要在稳妥处置的同时,深挖背后的腐败。对各类腐败人员,该追赃的追赃,该移交法办的移交法办,不能肥了个人而坑了企业、群众和国家。

  要加强公共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当前既要努力促进消费和进出口,又要重视发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我国“两新一重”等投资还有很大空间,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推进网上审批、打捆审批。形势不等人,决不能批来批去耽误工期。当然,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该管的要管好,保证工程质量,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严防腐败发生。

  三、严格责任落实,坚持不懈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纵深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各个方面,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担当。政府系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干事创业的动力、能力和成效。今年经济要爬坡过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各方面都要着眼这个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制定实施政策注意听取市场主体意见,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地方特别是基层离市场主体近,要结合实际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稳经济举措,形成促稳的合力。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政府系统党组(党委)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要坚持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抓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清贫耐得始为官,行政惟廉。人民政府头上顶着“人民”二字,政府公职人员清廉用权是本分也是天职。自古就有“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当公职人员、担负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就要定下为民服务的心,就不能再想发财,更不能为财忘义。公权不能私用,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知敬畏存戒惧,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正己率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始终如一坚持廉洁自律,才能坚守原则,坐得正站得直,坚持实事求是,使人民满意。走上公务岗位尤其是领导岗位,就要告诫家人廉洁齐家,严格要求亲属,做到事不欺心、坦然安宁,自觉遵守配偶、子女等经商办企业的有关规定。对身边工作人员要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对腐败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查重处。

  四是锲而不舍纠“四风”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的是党和国家事业,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简单机械等突出问题,不能空喊口号、报喜不报忧,工作不能“运动式”、“一刀切”。要在为基层减轻“有形负担”、化解“无形压力”上下更大功夫,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人民群众,这是践行我们党根本宗旨的要求。解民忧如扑急火,去民患如除恶疾。要始终把群众利益铭记于心,心系百姓安危冷暖,察实情、办实事、解难题。要格外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对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要严肃查处、坚决追责。

  五是勤政有为、真抓实干。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做,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要兑现。对所承担的重点任务,要逐项明确责任人、时间表,结合实际创造性抓落实。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者撑腰鼓劲,让无为者有压力、思进取。基层人手紧任务重、干部很辛苦,要体谅他们的难处,想办法给予更多支持,保障履职所需的工作条件。

  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推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篇2

  实践看,实施公平普惠、高效直达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实现了发展经济和反腐倡廉两促进。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2022年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总结20**年和近年来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刚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了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府系统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源头反腐,严格正风肃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坚持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廉洁施政。古人讲,称物平施,为政以公。公平公正是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保障,也是市场主体对政策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公平公正竞争的守护者,这也是廉洁施政的重要基础。公共资金资源配置中有很多权力,如果缺失公平,就会滋生腐败。这些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特别是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增速一度大幅下滑。如何实施宏观调控,面临不少两难多难选择。如果仅仅依靠扩大投资、上大项目,不仅要花时间论证审批、见效慢,还会导致资金分配不科学、不公平;或者直接给居民发钱、拉动消费,这看似公平有效,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做了也不可持续,而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消费水平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公平。

  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根基上,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实践证明,减税降费直接有效,公平普惠,把肥施到了根上。我们创设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一竿子插到底”,过去资金层层下达到基层,平均用时超过120天,现在最快只用7天,不仅提高了效率、解了市场主体燃眉之急,也有效防止了资金“长途跋涉”中跑冒滴漏和腐败等问题。我们还大力发展具有直达性质的普惠金融,道理是一样的,促进了金融资源更加有效下沉,缓解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这些都是制度性安排,减少了政府部门自由裁量权和寻租腐败。

  从实践看,实施公平普惠、高效直达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实现了发展经济和反腐倡廉两促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去年经济总量已突破114万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近些年,城镇新增就业平均在1300万人左右。减税降费等政策促进了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进而涵养了税源,形成了“放水养鱼”、“水深鱼归”的良性循环。“十三五”以来累计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而这些年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纳税大大超过这个数,仅去年纳税就达到4.76万亿元、超过去年1万亿元的减税规模。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20万亿元,十年翻了近一番。

  二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简除烦苛,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就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给权力安上“紧箍咒”,让权力不再“任性”。这既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成为预防腐败的釜底抽薪之举。前些年经常听到企业和群众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章,不仅影响效率、贻误商机,也引发了一些腐败行为。大家想想,有多少公职人员被手中的审批签字笔“绊倒”在地?我们围绕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该管的事。这实际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削权限权,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源头筑起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减轻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负担”。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我们义无反顾。

  政贵有恒。我们从2013年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累计取消和下放1098项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创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压减各类证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90%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各地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创新做法,方便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地肥自然苗旺。经过持续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明显提升,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已达到1.57亿户,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不仅承载了数亿人就业,也撑起了中国经济大厦。

  三是坚持倡俭戒奢,用政府“紧日子”助力人民“好日子”。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政府工作人员崇俭守廉,正己而后正物,这既是传世古训,也是为政箴言。我们坚持“约法三章”,这些年来一以贯之,始终用俭朴政府取信于民、造福人民,中央政府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效果总体是好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得到有效遏制,即使前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也没有因为稳就业而大幅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中央部门去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2年减少50%以上。政府通过行政开支的“减法”,换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加法”,目前全国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超过72%。

  四是严格监督管理,促进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安全高效使用。公帑不可靡费。财政性资金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坚持把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打好“铁算盘”,该花的钱花出最大效用,该省的钱锱铢必较。打造“阳光财政”,强化预决算公开,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向社会公开预决算并细化公开科目。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公共资源交易,扎紧制度“篱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交易平台,所有交易实现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在线监管,防止行政权力插手干预。严肃财经纲纪,瞪大审计的“火眼金睛”,哪里有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审计监督就到哪里,去年全国审计机关移送问题线索7400多件,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100多亿元。加大对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对腐败“零容忍”。

  五是坚持勤政廉政并重,务实重干,推动政风作风持续转变。党风政风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不懈地干,才有不凡的业绩。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勤勉力行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能搞坐而论道、凌空蹈虚那一套,这实际上是脱离群众。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大力气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简单划一、文山会海、评比检查过多等问题。国务院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在前两年大幅压减95%的基础上,去年又进一步压减到32项。创新开展国务院大督查,采取随机暗访等方式,不要地方同志陪同、不给地方添负担,奖惩并举,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方得到表扬和政策激励,不落实、乱作为的受到严肃问责。我们坚持依法施政,强调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政府要讲诚信、“新官要理旧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少数地方和部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还有差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还不到位,推动改革发展举措落地见效还存有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重发文开会、轻落实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表态调门高、行动慢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在政策执行中搞“一刀切”、“跃进式”、层层加码。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对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视而不见、工作严重失职失责。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不合理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有的存在暗箱操作,公平公正监管仍有薄弱环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权钱错用,一些行业和领域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向纵深推进。

  二、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与改革发展稳定一体推进,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勤政作为,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部署。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前两个月总体平稳向好,但3月份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复杂演变、国内出现新一轮疫情等一些超预期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以说恢复发展遭遇了“倒春寒”。3月份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转弱,特别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比1、2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实物量等指标反映经济遇到的挑战更趋严峻。中国经济体量大,确保这艘大船平稳航行至关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既看到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坚定信心,又高度重视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聚焦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着力稳就业、稳物价,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千方百计挺过难关,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以更强责任担当加快实施稳经济的宏观政策特别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举措,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形势下,必须主动作为,应变克难。这既是对大局意识的检验,也是对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的考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有就业就有收入,就能创造社会财富,就能支撑经济增长。所谓实现经济的潜在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增长。前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但提出了就业目标,结果实现了就业目标,经济也实现了正增长。价格是市场最灵敏的信号,物价不稳会严重扰乱市场预期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秩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也容易导致囤积居奇、不正之风和腐败。已明确的各项政策举措都要靠前发力、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这实际上相当于加大了政策力度,是对一些不测因素的应对。还要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研究制定新的应对措施和政策预案,该加力的加力,该推出的及时推出。

  施政财先行,要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对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困难挑战,我们是提前作了考虑和应对准备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决定动用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的近年结存利润,规模达1.65万亿元。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力度大,为支持地方落实政策和保民生,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长幅度达到18%,规模达到9.8万亿元,这是10年来最大增幅。同时,在增值税留抵退税上,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对地方予以补助,承担了地方因新增退税而减收的82%,拿了大头。地方要和中央一起扛起责任,省级财政继续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主动下沉财力。新增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退税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要直达市场主体。这么大规模的资金,运行管理必须以廉洁纪律和要求作保障。各有关部门要严密监测资金走向,强化审计监督和跟踪问效,防止在途占压、截留挪用,坚决查处虚支冒领、贪污侵占等以身试法行为。

  要通力协作,以严实深细的作风提高宏观政策实施效能。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大,不少处于生存发展的重要关口,有些日清月结的企业说是“挨一日如过三秋”。要抢抓时间,落实落细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可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元,重头戏是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退税比减税来得更快更直接,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企业反映退税是下“及时雨”、送“雪中炭”。政策执行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决不能打折扣或设附加条件,同时优化退税手续,做到即申即核即退。退税中可能会有企业“浑水摸鱼”,要依法打击骗退税,对不法企业与公职人员相互勾结骗退税更要严惩不贷,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还要加快落实其他帮扶企业纾困的政策。国家已明确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等政策,要尽快实施到位。当前企业现金流压力在加大,我们已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鼓励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把这些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降低融资成本。近期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呈加重趋势,其中也有一些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拖欠账款甚至搞寻租,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要切实防止有的地方为弥补财政缺口在市场主体身上打小算盘,这是谋小利损大局,对顶风违纪、一犯再犯的要加重处罚。要进一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鼓励降低房屋租金,运用市场化办法推动降低服务性收费、平台佣金,严肃查处各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要把握大局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的责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能源、粮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这种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能源稳定供应,这对稳物价、防通胀至关重要。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农时绝对不能耽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下大力气保春耕抓春耕,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确保播种面积高于去年,决不允许耕地撂荒,对发生明显撂荒的地方要严肃追责,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主产区、主销区都要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对此绝不能马虎,这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更要严管,决不允许“硕鼠”盗粮。要做好农资保供稳价,保障农资进村到户,保障在外的农民及时返乡种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双季稻。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实际,尽快释放国内优质煤炭产能,该取消限产指标的要取消,成熟的新增产能项目要抓紧开工,并保障好安全生产。同时未雨绸缪加快建设新的发电项目。要统筹兼顾、强化协同,打通交通骨干网络、港口等“大动脉”,畅通“毛细血管”,确保国际国内物流畅通和生活物资供应,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做好这些工作,也是对应对复杂局面和行政能力的检验。

  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权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前,市场主体普遍预期不稳、信心不足,要继续深化改革减繁去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既包括便利的审批、高效的监管,还体现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规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坚决消除审批中的“灰色地带”。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达1.2亿,要继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跨省通办,着力推进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等证照电子化和互通互认。这也有利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放”和“管”是并行的,放权不是放任。对食品药品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的重点领域,要重点监管。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要严查重处。要抓紧明确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监管规则,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行政执法,防止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多头重复检查,坚决惩处执法中以权谋利、吃拿卡要。

  三是切实保障民生,确保民生资金廉洁安全使用,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人民生计,乃国之大计。要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加固民生资金“防盗门”、“安全锁”,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严惩不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切实担起稳就业责任。当前就业压力大,稳就业形势严峻。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仅高校毕业生就达1076万人。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保障好,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政策,着力稳住现有岗位,努力拓展新岗位,特别要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上多下实功。今年各级政府的就业促进、技能培训、失业补助等资金超过3000亿元,必须管好用好,对侵吞挪用资金、搞虚假培训等坚决查处。

  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和亿万家庭未来,要提高教育投入效率。这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很不容易。要着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投入力度。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要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当前疫情防控任务重,要妥善安排,保障好群众看病用药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基础病定期治疗、产检分娩服务等需求。近年来医保报销范围不断扩大,基金监管要及时跟上。对各种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打击,护牢守紧老百姓的救命钱。

  要压实养老金等按时足额发放责任。今年适当提高养老金,并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这不意味着养老金发放中央“全包”。地方政府必须担起保发放的主体责任,决不能拖欠养老金。还要全过程强化城乡低保、急难救助等资金监管,对贪污侵占、优亲厚友等行为要严厉查处。

  四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一钱之费,宜重宜慎。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今年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继续负增长,进一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控制支出。要加大力度盘活闲置的资金资产,对低效和沉淀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要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让公共资金始终在“探照灯”、“摄像头”下运行。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挥霍浪费公款的,一律严肃查处,使财经纪律成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

  五是标本兼治,坚决惩处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公共资源交易、金融信贷、国资国企等领域是腐败的高风险区,重点领域要重点抓,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严惩各类腐败行为。把防控金融风险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压实各方责任,对暴露出的风险问题,要在稳妥处置的同时,深挖背后的腐败。对各类腐败人员,该追赃的追赃,该移交法办的移交法办,不能肥了个人而坑了企业、群众和国家。

  要加强公共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当前既要努力促进消费和进出口,又要重视发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我国“两新一重”等投资还有很大空间,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推进网上审批、打捆审批。形势不等人,决不能批来批去耽误工期。当然,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该管的要管好,保证工程质量,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严防腐败发生。

  三、严格责任落实,坚持不懈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纵深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各个方面,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担当。政府系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干事创业的动力、能力和成效。今年经济要爬坡过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各方面都要着眼这个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制定实施政策注意听取市场主体意见,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地方特别是基层离市场主体近,要结合实际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稳经济举措,形成促稳的合力。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政府系统党组(党委)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要坚持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抓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清贫耐得始为官,行政惟廉。人民政府头上顶着“人民”二字,政府公职人员清廉用权是本分也是天职。自古就有“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当公职人员、担负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就要定下为民服务的心,就不能再想发财,更不能为财忘义。公权不能私用,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知敬畏存戒惧,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正己率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始终如一坚持廉洁自律,才能坚守原则,坐得正站得直,坚持实事求是,使人民满意。走上公务岗位尤其是领导岗位,就要告诫家人廉洁齐家,严格要求亲属,做到事不欺心、坦然安宁,自觉遵守配偶、子女等经商办企业的有关规定。对身边工作人员要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对腐败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查重处。

  四是锲而不舍纠“四风”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的是党和国家事业,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简单机械等突出问题,不能空喊口号、报喜不报忧,工作不能“运动式”、“一刀切”。要在为基层减轻“有形负担”、化解“无形压力”上下更大功夫,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人民群众,这是践行我们党根本宗旨的要求。解民忧如扑急火,去民患如除恶疾。要始终把群众利益铭记于心,心系百姓安危冷暖,察实情、办实事、解难题。要格外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对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要严肃查处、坚决追责。

  五是勤政有为、真抓实干。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做,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要兑现。对所承担的重点任务,要逐项明确责任人、时间表,结合实际创造性抓落实。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者撑腰鼓劲,让无为者有压力、思进取。基层人手紧任务重、干部很辛苦,要体谅他们的难处,想办法给予更多支持,保障履职所需的工作条件。

  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推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篇3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四)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系统性腐败。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七)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的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八)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十一)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做好普查监测、入境检疫、国内防控,对已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二)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十三)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

  (十四)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十五)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

  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十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十八)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九)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支持牧区发展和牧民增收,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一)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二十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二十三)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加强对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

  (二十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全覆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

  六、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二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十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探索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完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十八)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七、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二十九)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三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三十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对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三十二)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三)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鼓励地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鼓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总结评估。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三十四)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

  (三十五)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四)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系统性腐败。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七)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的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八)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十一)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做好普查监测、入境检疫、国内防控,对已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二)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十三)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

  (十四)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十五)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

  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十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十八)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九)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支持牧区发展和牧民增收,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一)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二十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二十三)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加强对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

  (二十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全覆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

  六、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二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十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探索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完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十八)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七、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二十九)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三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三十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对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三十二)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三)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鼓励地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鼓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总结评估。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三十四)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

  (三十五)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 2020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 2020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大学生 2020两会政府报告心得大学生 时事报告大学生2020心得 形势与政策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0心得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 2021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心得 2021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