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心得体会今天,通过对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点:
一、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首先,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出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敢于动利益,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关系等。在以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改革的目的是让多数甚至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共同享有改革成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敢于动既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目的深入人心,才能使百姓全力支持改革。敢于动关系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
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机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这次改革中,对于关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国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我们中国的面貌彻底改变,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就业条件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
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以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背景,要紧紧抓住发展的内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深化改革。
最后,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不论从哪项措施看都是以民生为主。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整个部署中,充分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六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其实就是六位
篇二: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改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革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实现综合国力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局面。
改革开放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盖。改革开放创造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从制造业到农业和服务业,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没有改
篇三: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需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实施。必须按照《决定》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扎根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它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它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和决定,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加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现在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和成功,离不开千千万万基层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党的各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才可能顺利实施,这就需要有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树立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因循守旧、畏葸不前的思想障碍,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好群众的工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顺利实施,改革能够顺利成功。
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指出,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要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适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进党组织的设置。这些谆谆教导也为我们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的大事,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带领群众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去,我们的改革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由此看来,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20__年6月1日至6月6日,我参加了市委改革办、市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班。近一个周的课堂及现场培训,使我有机会对当前改革重点领域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在提高个人素质
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领域改革的使命感,现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本次全面深化改革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内容丰富,包括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9场课堂及现场教学,这些课程与当前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全面深化改革的焦点、热点密切相关,与每位参训者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给人耳目一新。参与授课的专家教授们理论联系实际,将最新前沿理论知识与浙江及全国各地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使我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创新了思维、拓宽了做好改革工作的思路。
1、以解放思想为内生动力增强深化改革攻坚破难的信心
本次浙江大学习,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浙江人干事创业的四千精神均给了我较深刻的启迪,浙江由一个资源小省、面积小省成长为全国的经济强省靠的是思想的解改、体制的创新、吃苦耐劳的韧劲,在下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加强创新,树立首创意识,工作中迎难而上,扎实推进好各项改革工作。
2、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抓好重点改革事项
浙江省所提出的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等深化改革项目,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其核心都是为解决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创新性举措,当前我们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点改革事项中,应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寻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3、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保障认真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回来后,我将学以致用,从自身做起,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切实尽责,以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对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点:
一、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首先,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出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敢于动利益,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关系等。在以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改革的目的是让多数甚至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共同享有改革成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敢于动既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目的深入人心,才能使百姓全力支持改革。敢于动关系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机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这次改革中,对于关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国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我们中国的面貌彻底改变,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就业条件等也发生了
巨大变化。但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以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背景,要紧紧抓住发展的内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深化改革。
最后,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不论从哪项措施看都是以民生为主。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整个部署中,充分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六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其实就是六位一体的总布局,在以往的六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这说明生态环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个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它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可见,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使中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经济体制,使经济体制能促进经济发展。
四条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深化改革最基本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思想上应该遵循的原则,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成千上亿的变化,如果固守思想,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又何谈发展?何谈改革?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想上指导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近几年来,我党我国的发展对更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在整个继续深化改革的部署中所体现的一个特点。
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所以这三者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所谓三性方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改革只有循序推
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改革应从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着手,实现三维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深化改革。
8页
第8
篇四: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五篇
每一个孩子定会绽放出奇花异采!让我们静待花开!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2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
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
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
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
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破立并举、多点发力,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纠偏了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同时对新时代人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也倍感责任重大,惟细照笃行,不负初心。
用心用情,立德树人是根本
《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着力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做好启蒙,为未来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课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聪明懂事听话、学习名列前茅往往
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长期以来都存在。记得寓言般的故事:有人问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这样答道: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答案,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以德树人。
新时代,智商、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五育均衡的观念尤为重要。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无法正确的判断是非。都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重要,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新型教育观为指导,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教学目标出发,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统领地位,全面把握德育教育方向盘,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德为基、以德树人,切忌强行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幼儿个人的活动行为。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教、寓德于学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日常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德育成效。
比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党史教育,开展以从小学党
史,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舞台表演、国旗下讲话、观看革命传统影片等方式,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熟知那些优秀党员的动人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又比如,可以利用雷锋日、重阳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孝敬老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培养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再比如,开展小熊请客、乘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感染到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铭记初心,为爱坚守是前提
《方案》要求:要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一个时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突出,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实际与初衷。《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克服小学化倾向的要求,指明了中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新目标,是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办园、幼师育人的根本遵循。
清澈童年,青纯幼师,幼儿园启蒙教育就应该永葆清新之色,常吹清爽之风。落实《方案》要求,都是局中人,没有旁观者。我认为铭记育人初心、践行服务理念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初次接触社会的引路人,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
百分百投入百分百的爱,用爱诠释对党的幼教事业的绝对忠诚,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打乱了孩子们的开学节奏,虽然我深知,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是安全的,但对这些小可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孩子们在家听不听话?有没有认真吃饭?面对未知的疫情,会不会感到害怕?本着对孩子们的深切关爱,我第一时间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自我防护知识,每天在群里发布疫情最新信息,通过微信、QQ视频和家长们热切交流孩子的健康情况,随时关注孩子们每一点动态。此时我虽不在孩子们身边,但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而孩子们也时常通过家长的微信与我视频、问候我,让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绕在心头,给予是相互的,爱亦是如此。
在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前,我总是怀疑自己不太适合这份职业。但是回顾自己从教10多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我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不断成长。看着这些孩子从黏人的小不点到成熟的小大人,从曾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如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在育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丰盈充实的满足感,收获了沉甸甸的爱与快乐,更看到了幼教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白了自己的牵挂所在。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幼儿教育工作看似单纯,实则责任大、任务重,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就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责任与担当。工作中难免会有倦怠之感,但什么样的力量伴我同行,我觉得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感动,可以是一个渴望的眼神,一句温情的话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读懂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老师与孩子的爱,存于空气中,融于点滴间。
强化师德,提升自我是关键
《方案》也对教师考核晋升标准作出了根本性规定,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尤其作为幼儿教师,给孩子一小杯水,本身更应该有一大杯水,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学习实践要两手抓两手硬。要深入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和热情,通过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不断提升自我。
言行举止必须打铁自身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高线,时时处处事事有师的样子,以身立德、以身立教,美其道、慎其行,重言教、更重身教,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因为在乎所以付出,无论再苦再累,我也始终无怨无悔;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幼儿教师要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全面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始终满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们付出所有的青春与心血,让祖国的花儿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4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
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
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
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
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
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5《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
凭、论文和帽子为唯一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
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篇五: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下来就跟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吧!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篇1无数的人们禁不住畅想:在改革之路上行进了35年的中国,将如何开启新的进发?创造了发展奇迹的中国人,又将再续怎样的光荣与梦想?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在不断更新、积累、实践中的学习,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学习在于更新。要想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结构,提升档次。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它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因此,面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不能固守早已过时的工作方式方法去处理群众
的态度,群众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而应该不断地更新知识,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用新的群众工作方法与方式,真正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把学习作为砥砺人格、丰富人生的重要需求,挤出时间多学习、减少应酬多读书、持之以恒多钻研。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学习在于积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党员干部学习积累中要注意两点:一要扩展知识的广度。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既要学精本职的,又要大胆涉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不经意间擦起绚烂的火花。二要延伸知识的深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只重视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陷于迷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那么,党员干部要面对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的改革时,只能是束手无策。
学习在于实践。“知”与“行”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把知和行的关系表述为“知行
统一”。“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因此,我们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根本目的是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党员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推进好、处理好收入分配、行政体制、民生保障制度、医药卫生和户籍制度等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在不断的更新、积累、实践中学习,深入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提升驾驭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的能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党的事业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篇2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勾画新的蓝图,改革进进攻坚期,深水区,前进之路,也许布满“地雷阵”,也许到处激流险滩,其艰巨性、复杂性不问可知。在大调剂、大变革、大转型中,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气与聪明,新旧题目交织、利益主体多样;改革越深进,就越要触及深层题目、体制弊端,各
个领域的改革越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制约。作为
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每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只有坚持全面改革,让各项改革综合配套、协同推动,才能在良性互动中构成整体协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大多是触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题目。推动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条件,就业保障、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改革一样需要有序跟进;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业是关键,行政体制、金融体制、财税制度等改革也是重要支持;总之,越是改革情势扑朔迷离、利益格式盘根错节,越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部署,行将出台的改革“线路图”和“时间表”,将会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如何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集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牢牢确立“全面”思想,要
有全面的眼光,一定要兼顾统筹、全面推动,切忌单兵突
进或孤立片面地想题目、办事情、抓改革。国家制度建设或国家制度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加速各类要素积累,增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华等。在中国还要保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祖国同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由此,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等。只有全面抓、抓全面,才能使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整体推动。
要有深化的谋略。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获得了使人注视的成绩。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题目开始逐步显现,要深进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想熟悉,尽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当我区发展情势有深进透彻的分析和掌控,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进,尽不能走过场或等要靠。
要有改革的魄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题目、化解矛盾的宝贝。但是,改革必将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必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进了深水区、攻坚期,特别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勇士断腕的决心,义无返顾、奋力向前,勇于打破固有益益格式,坚定不移、按部就班地推动各项改革。要勇于啃“硬骨头”,勇于拆解“硬骨头”,要建立“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脸部署,提出的改革“线路图”,要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要有清正的环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不行。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全区构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共同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吹响,蓝图行将绘就,接下来就需要全党全国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篇32月10日结束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可以说在春潮涌动的巴蜀大地
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向8800多万四川人民发出
了改革前行的动员令。这次会议共提到了改革90次,发展47次,进一步凸显了省委深化面改革、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坚强决心。为了确保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领导是核心,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是关键。
如何在全省深化改革的前行征程中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理应走在全省改革的最前列,牢固树立进取、机遇、责任“三种”意识,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始终勇立改革潮头,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为四川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献智出力。
要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当前,全省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改革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进取意识,带头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工作的创新,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敢下深水、敢涉险滩的闯劲,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勇于尝试改革模式,敢于啃下改革中的“硬骨头”,着力破除利益藩篱,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改革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说,四川
正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面对发展良机,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努力把机遇牢牢的抓在手上,力争改革先行一步,发展加快一拍,围绕改革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同时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创新性推动各项改革工作,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效来检验改革成果。
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依然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巨大。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全面深化的改革历史重任,面对改革任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推进改革时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主动作为勇担当,下定决心排万难,确保在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创新发展驱动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在改革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四川探索、四川实践、四川经验,在巴蜀大地谱写出宏伟壮丽的改革新篇章。
篇六: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学习三中全会思想报告:全面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年11月12日落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
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多位专家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公报内容看,改革力度达到甚至超过业界的预期,预计随后将要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将有更详细的表述。
确定改革时间表、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这在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所透露。
全会称,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三中全会往往会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农村的改革,而十二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工业领域,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而此次我们提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特别指出哪一个内容,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系,过去的任务是建立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设定,目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已经由中下等收入国家逐渐过渡至中上等收入国家。”
他表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增长,从过去的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过渡,这就体现在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也与之相匹配。
按照公报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曾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原来相对封闭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这是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且速度很快,也是带来大量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起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告诉记者,考虑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必须提高治理能力,这也是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制中国等内容都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
篇七: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00字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的论文。
要求3000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结束后,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还是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毅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
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中国-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年的历程,再过35年,大约就到了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实现-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
党的十八大着眼于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重大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如何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效率和效能;如何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推动。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谈谈你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社从21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
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
-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今晚八点钟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将于今晚(7月17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
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1、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改革初始直至今天一直实际面对的重大课题。
它涉及到要不要继承,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哪些方面创新,改革过程中有否百继承创新,如何使继承创新协同一体、相互促进等重要问题。
2、处理好
-与市场的关系:
-与市场关系是各类重大度体制关系的基础。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过去40年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处理好这一关系展开的。
3、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以实现经济利益为基本导向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追求很容易遭到忽视。
40年
-表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决定着改革的质量与效率,而且决定着改革的方向与命运。
扩展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内济必须体现高度的精神文明。
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追求物质利益,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秉持法制和信用追求物质利益;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者,应该发挥自己的悠久文化优势和先进制度容优势,在构建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物质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理解:
一、突破历史周期律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实际,依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定地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铸
就了人类**历史周期律的“中国答卷”,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二、应对西化分化和-的必然选择
近几十年来,从美苏争霸到“一超独霸”、多极并存,从苏东剧变到独联体国家系列“-”再到“-大动荡”,西方大国主导策划的意识形态斗争掀起海啸狂澜,引发世界战略格局大地震。
我们党提出并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问题,而且是要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
三、创造人类社会更好制度文明成果的必然选择
如何立足中国国情创造出更好的人类社会制度文明成果,实现和保障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扩展资料:
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时代要求:
一、既要有根基层面的制度成果,又要有具体层面的制度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起支撑作用的制度和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体制机制组成的。
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根本制度优势,富有强大韧性、活力和潜能。
二、既要有阶段性的制度文明成果,又要有管长远的制度文明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总任务映射到制度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域,就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达成这一总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不断实现新跃升,需要一步一步跟进,一棒一棒接力,日日为继,久久为功,最终将制度现代化的蓝图化为现实。
三、既要有各领域的制度文明成果,又要有总体性的制度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建设总体效应、总体效果的竞争。
治理体系决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决定国家竞争的成败。
各个分领域的制度建设,只有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实现综合集成,形成系统聚合效应,才能从总体上赢得竞争优势。
四、既要有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又要有强劲的制度执行力
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是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
缺乏健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也会“空转”,甚至瘫痪。
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其重大意义主要有三点: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
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中国-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
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社从21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
样的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7386664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
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
-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9623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1、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
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3、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第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copy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知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道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