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年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10篇(全文)

时间:2023-08-01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10篇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22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2

组工干部当有“师者”情怀

九月,硕果飘香,收获在望。转眼间,又是一年教师节。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节日祝贺和慰问时强调:“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师者皆以培育栋梁为己任。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的事业,组织工作也是“育才”的事业。组工干部作为组织工作践行者,既有为国为党育才的责任,就当有“师者”情怀。

秉承“海绵”情怀,努力蓄满“一池活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必然捉襟见肘。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如果组工干部知识储备不足,政策就会拿捏不准,落实就会有偏差,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望。因此,组工干部要发扬“海绵汲水”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把学问做精,把功底增强,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学和历史等知识,开阔眼界、充实自我,并在处理难事、急事、复杂事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总结新方法,锤炼本领,才能在知识储备、能力素质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让知识的“春水”成为浇灌发展热土的“甘霖”,拥有“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自信与担当。

秉承“仁爱”情怀,以爱点亮“温暖明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学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样,好干部的养成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作为组工干部,要秉承师者的仁爱情怀,化身干部前行路上的温暖明灯。要主动“传帮带”,当好新人的“专业导师”。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所思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融入大家庭。根据干部特长优势,积极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畅通成长渠道,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拼搏奋斗,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本领。要用心关爱干部,当好干部的“思政老师”。在思想、生活、工作上给予干部正确的政治引导,多交流沟通,多说情真意切的“知心话”,听干部的“心里话”,为干部答疑解忧、撑腰鼓劲,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秉承“铺路石”情怀,用心铺就“康庄大道”。讲台之上,一支粉笔绽放智慧之花;书桌旁边,谆谆教诲引领学海无涯。教师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他们就像一块普通的铺路石子,不甚光鲜,但内里包裹的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心。组织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搞培训、提素质,配班子、选干部,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强队伍……每一项工作需要长期抓、经常抓,成效才会凸显。组工干部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有师者的“铺路石”情怀,把“奉献与坚守”作为座右铭,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有温度的初心化成有力的行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埋头实干、创新进取,持之以恒抓落实、一步一印求实效,努力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服务员”,用实干善干铺就地区发展之路、干部成长之路,在奉献中收获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人生在奋斗中熠熠闪光。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3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4

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可以说,思政课就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就是释疑解惑、走近人心的一门功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思政课承担着知识传承、价值引领、行为养成的重要职责,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新时代思政课,既是“传道授业”,更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重要文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阐述了学校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明确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关系到国家千秋基业的系统工程。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维最为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让思政课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第一课”。要摸准青少年思想认识的矛盾点,讲透青少年利益关系的交汇点,找准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青少年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交融交锋的思潮中谋共识,在多种多样的声音中立主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要以解疑释惑的真诚为切入点,以辨别是非的真理为立足点,以奋斗人生的真谛为着力点,以社会责任的真言为落脚点,既要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吸引力,又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纠正青少年存在的片面、狭隘、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以透彻的分析浸润和引导青少年,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润物无声地立到青少年的心里。

时代在发展,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譬如,要将今年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作为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让源于事实的理论,推动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通过思政课,把民族精神宣讲好,把爱国奉献宣讲好,帮助青少年把握思想方向、保持战斗定力,就能真正将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挑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5

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可以说,思政课就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就是释疑解惑、走近人心的一门功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思政课承担着知识传承、价值引领、行为养成的重要职责,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新时代思政课,既是“传道授业”,更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重要文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阐述了学校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明确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关系到国家千秋基业的系统工程。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维最为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让思政课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第一课”。要摸准青少年思想认识的矛盾点,讲透青少年利益关系的交汇点,找准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青少年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交融交锋的思潮中谋共识,在多种多样的声音中立主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要以解疑释惑的真诚为切入点,以辨别是非的真理为立足点,以奋斗人生的真谛为着力点,以社会责任的真言为落脚点,既要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吸引力,又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纠正青少年存在的片面、狭隘、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以透彻的分析浸润和引导青少年,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润物无声地立到青少年的心里。

时代在发展,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譬如,要将今年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作为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让源于事实的理论,推动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通过思政课,把民族精神宣讲好,把爱国奉献宣讲好,帮助青少年把握思想方向、保持战斗定力,就能真正将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挑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6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的同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内向,自卑、懦弱、倔强;有的爱动、喜欢打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听了吴金林老师“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讲《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之后,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上的喂养,注重环境的熏陶教育。

目前儿童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儿童读物的内容令人堪忧,暴力,色情充斥其中,与儿童的纯净的心灵相悖,与我国宣扬的优秀传统观念相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应当深入挖掘我国的经典国学,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用优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响孩子,当孩子喜欢国学和古典音乐的时候,孩子就会远离低俗和肤浅了。

学习国学经典16字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对我的触动很大,当吴金林老师问“是先理解再背诵,还是先背诵再理解”时,我还很坚定地认为是前者对。经过吴老师的提点,我才意识到我错了。其实我们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真理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真理,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国学经典,让孩子们茁壮地成长。

在此我真诚地向吴金林老师以及为本次讲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真心希望这样好的经典教育方法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7

如果说班级是小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大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在班级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这样最能去“立德树人”,也最能让们一步一个成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如果被老师“事无巨细”地代替,肯定会在“好心”中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的欲望。

也许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可是实际有的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每个学生“削”铅笔这样的事也包办了,认为孩子“玩”转笔刀多危险啊,更不说铅笔刀、剪子,都被他们列入“危险品”准备管制到小学毕业!至于用大扫帚等卫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师包办了。这样孩子虽说能“专心学业”,但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蔑视“体力劳动”,而这样的老师,若有事请假,其班上卫生多次脏乱,有些孩子作业也不做了,等着老师来“转”铅笔呢。恰当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放开你的手。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适当的鼓励不可少。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因此,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纸片放进垃圾箱时,老师都应及时表扬。当孩子面临困难时,老师能给他的最有效的帮助是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他向你求援时,不要急于动手帮他,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为每个孩子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始时孩子缺乏做的勇气,老师不妨先让孩子在班里扮演一些“实习”者的角色,如负责分发一下作业,互相检查一下读书背书……甚至鼓励一些孩子“实习”小老师给老师或别的孩子“讲”思路等等。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教导孩子要有责任心。孩子只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勇于承担后果,才可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因此,事情无论大小,老师都应该从细节教育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做到有始有终。如果孩子对某事提出承诺,老师必须要求他言而有信;如果孩子犯了错或闯了祸,老师先别急于为“批评定论”,一定要先让孩子自己出面解决。

孩子要想有一定责任心,必须要求他们在班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还可以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并可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可以在同伴中树立威信,使孩子增强自信心,真可谓是一举几得的事。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8

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过硬新人”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成长所需的课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的印发,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合格新时代劳动者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劳动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辛勤劳动、接力奋斗,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恢弘灿烂的篇章。

劳动既可树德、亦能增智,既能强体、还可育美,是培养和锻炼人的很好方式,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劳动教育缺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来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课时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劳动课的师资缺乏,缺乏劳动课的场地,课程的经费也得不到保障;从家庭劳动教育来看,少数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注重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必要的劳动学习、生活劳动技能得不到学习和掌握;从社会角度看,受到不劳而获的观点、一夜暴富的思想等影响,让体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些,都容易导致广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淡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劳动习惯养成,不利于劳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甚至会让孩子们养成轻视劳动、鄙视劳动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解决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在学习劳动中感知劳动、汲取劳动知识,在参与劳动中获取生产生活技能,在体悟劳动中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在劳动教育中汲取知识、增强体魄、涵养品质,成为新时代合格劳动者。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依靠劳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成就幸福人生,首要是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养优良的劳动品质。家庭要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培育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树立依靠劳动成就人生、创造未来的观念,为孩子成长成才上好“家庭课”。学校也要肩负起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任,通过开设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教育引导孩子强化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和锻造劳动品质,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各方也应该自觉肩负起劳动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劳动精神的宣传,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有力保障,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人人尊崇劳动、人人投身劳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劳动最有价值,让劳动最为光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在劳动教育中锻造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就应抓好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从家庭劳动教育出发,可以教育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劳动,从做好家务、做好身边事开始,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养成劳动的自觉,让孩子在劳动中增强自信心、责任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劳动的品质、提升劳动的能力、锻炼坚韧的品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既要做好劳动知识的学习,也要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体味劳动的辛苦,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和提升,养成勤俭节约、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达到以劳增知、以劳育技、以劳育美的效果。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担当劳动教育责任,为劳动实践提供场地、经费、技能等多方面的支持,保障劳动教育在全社会顺利开展。另外,社会组织也应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条件,支持孩子们开展公益劳动,在活动中认知劳动,提升劳动荣誉感,感受和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新时代的学生们担负时代使命,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意义深远。落实好《意见》要求,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合格劳动者,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切实肩负起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涵养正确的劳动观,努力提高劳动素质,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成长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所需的新时代“过硬新人”。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9

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过硬新人”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成长所需的课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的印发,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合格新时代劳动者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劳动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辛勤劳动、接力奋斗,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恢弘灿烂的篇章。

劳动既可树德、亦能增智,既能强体、还可育美,是培养和锻炼人的很好方式,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劳动教育缺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来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课时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劳动课的师资缺乏,缺乏劳动课的场地,课程的经费也得不到保障;从家庭劳动教育来看,少数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注重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必要的劳动学习、生活劳动技能得不到学习和掌握;从社会角度看,受到不劳而获的观点、一夜暴富的思想等影响,让体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些,都容易导致广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淡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劳动习惯养成,不利于劳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甚至会让孩子们养成轻视劳动、鄙视劳动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解决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在学习劳动中感知劳动、汲取劳动知识,在参与劳动中获取生产生活技能,在体悟劳动中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在劳动教育中汲取知识、增强体魄、涵养品质,成为新时代合格劳动者。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依靠劳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成就幸福人生,首要是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养优良的劳动品质。家庭要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培育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树立依靠劳动成就人生、创造未来的观念,为孩子成长成才上好“家庭课”。学校也要肩负起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任,通过开设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教育引导孩子强化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和锻造劳动品质,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各方也应该自觉肩负起劳动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劳动精神的宣传,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有力保障,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人人尊崇劳动、人人投身劳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劳动最有价值,让劳动最为光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在劳动教育中锻造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就应抓好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从家庭劳动教育出发,可以教育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劳动,从做好家务、做好身边事开始,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养成劳动的自觉,让孩子在劳动中增强自信心、责任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劳动的品质、提升劳动的能力、锻炼坚韧的品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既要做好劳动知识的学习,也要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体味劳动的辛苦,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和提升,养成勤俭节约、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达到以劳增知、以劳育技、以劳育美的效果。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担当劳动教育责任,为劳动实践提供场地、经费、技能等多方面的支持,保障劳动教育在全社会顺利开展。另外,社会组织也应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条件,支持孩子们开展公益劳动,在活动中认知劳动,提升劳动荣誉感,感受和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新时代的学生们担负时代使命,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意义深远。落实好《意见》要求,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合格劳动者,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切实肩负起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涵养正确的劳动观,努力提高劳动素质,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成长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所需的新时代“过硬新人”。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篇10

组工干部当有“师者”情怀

九月,硕果飘香,收获在望。转眼间,又是一年教师节。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总书记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节日祝贺和慰问时强调:“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师者皆以培育栋梁为己任。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的事业,组织工作也是“育才”的事业。组工干部作为组织工作践行者,既有为国为党育才的责任,就当有“师者”情怀。

秉承“海绵”情怀,努力蓄满“一池活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必然捉襟见肘。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如果组工干部知识储备不足,政策就会拿捏不准,落实就会有偏差,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望。因此,组工干部要发扬“海绵汲水”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把学问做精,把功底增强,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学和历史等知识,开阔眼界、充实自我,并在处理难事、急事、复杂事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总结新方法,锤炼本领,才能在知识储备、能力素质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让知识的“春水”成为浇灌发展热土的“甘霖”,拥有“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自信与担当。

秉承“仁爱”情怀,以爱点亮“温暖明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学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样,好干部的养成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作为组工干部,要秉承师者的仁爱情怀,化身干部前行路上的温暖明灯。要主动“传帮带”,当好新人的“专业导师”。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所思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融入大家庭。根据干部特长优势,积极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畅通成长渠道,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拼搏奋斗,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本领。要用心关爱干部,当好干部的“思政老师”。在思想、生活、工作上给予干部正确的政治引导,多交流沟通,多说情真意切的“知心话”,听干部的“心里话”,为干部答疑解忧、撑腰鼓劲,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秉承“铺路石”情怀,用心铺就“康庄大道”。讲台之上,一支粉笔绽放智慧之花;书桌旁边,谆谆教诲引领学海无涯。教师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他们就像一块普通的铺路石子,不甚光鲜,但内里包裹的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心。组织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搞培训、提素质,配班子、选干部,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强队伍……每一项工作需要长期抓、经常抓,成效才会凸显。组工干部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有师者的“铺路石”情怀,把“奉献与坚守”作为座右铭,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有温度的初心化成有力的行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埋头实干、创新进取,持之以恒抓落实、一步一印求实效,努力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服务员”,用实干善干铺就地区发展之路、干部成长之路,在奉献中收获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人生在奋斗中熠熠闪光。

推荐访问:树人 心得体会 培育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怎么写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总结 立德树人与时代新人培育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时代新人心得体会 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落实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重在培育和践行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培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