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范文(精选2篇)

时间:2022-05-23 11: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创新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剏新”,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2篇

【篇1】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四大看点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成就卓著,但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不足等问题。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为维护百姓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

发挥独特优势 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因其“简便验廉”,中医药成为人们喜爱的治病和养生保健手段。

如何让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与方法、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意见提出了不少实打实的举措: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

对于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慢性病,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

为此,意见提出,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

专家认为,意见明确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了一系列中医非药物干预措施,强化预防疾病思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挖掘“宝库”精髓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

龙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汉方药,常被赴日中国游客列入购物清单。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汉方药源自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关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临床应用、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

如何把中国人自己的经典名方,转化为品质高、疗效好的中药,造福百姓健康?

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意见提出,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几千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不断收集、总结中医药宝贵经验,成就了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中医药融合,整理、提升临床经验更趋快捷高效,国人有条件也有责任让“宝库”更加充实。

培养中医“专才” 让“瑰宝”代代相传

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

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培养出近200万中医药专门人才,但专家认为,院校教育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的传承困境。

为此,意见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师承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认为,中医类高校应发挥院校教育和师承相结合的优势,探索中医专才培养模式。

开设“师承班”,为对中医有兴趣的优秀学员配备优秀导师;开设“经典班”,强化中医经典学习……福建中医药大学已用这种模式,培养出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专才。

加强创新突破 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

屠呦呦受中医典籍启发提取出青蒿素,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也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启示: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出更多原创成果。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但同时,我国中医药科研受到中药材资源保障、中药质量控制等瓶颈制约,中药研发及中药标准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亟须加强创新突破。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认为,应加大中医科研投入,组建包括中医、西医尤其是现代医学等在内的跨学科研究队伍,在尊重中医理论和肯定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总结、传播中医精髓,开展中医临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疑难重症治疗等研究。

【篇2】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心得

中医药难获世界医药主流尊重,林芝参再说再生医学新发展

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医药舞台上的地位,和他内涵的博大精深很不相称。如何向西方医药界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是林芝参和每一位中医业界人士历史使命。林芝参一直关注支持的再生医学实证研究领域,已取得了很多让人兴奋却也少人所知的新发展。

李明就是林芝参一直赞誉的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缩影。再生医学实验室也是沪亚生物国际(HUYA)的合作者之一,金格拉斯(见本期采访)从李明发布的科研文章中找到了他。1983 年医学院毕业,1986 年硕士毕业,1987 年李明出国,此后他相继在日本攻读医学博士、英国生物学博士和博士后及美国博士后研究员,最后他回到了中国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教职并继续科研。此后他离开学校,创立了再生医学实验室,致力于新药研发。

和林芝参名药名厂战略关注方向一样,李明科研成果也起源于中药,但他最初的研发思想并非来自“中药”,而完全出于西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理论。“中国的医学有上千年的积累,一定内有乾坤。”受到系统西方科学训练的他,他认为具有上千年智慧积累的中医药被严重低估了,这点和林芝参存在高度共鸣。

李明的项目起源于他在贵州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发现当地的苗族常现百岁老人,而当地的汉人并无此征兆。而随着深入观察,他发现百岁老人并不限于性别差异,男女比例相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重要杀手,而这其中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在雌激素消失之前,女性很少患上心血管病症。而男性则不尽然,这也是男女寿命有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李明认为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释是苗药中有一种日常服用的成分,能让服用的人避免罹患严重影响人类寿命的心血管疾病。通过分类对比和分析,李明发现了当地苗药中有一种常用的成分有此功效,“柔毛水杨梅”,颇具激情的李明具有戏剧性的表述方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了苗药中的数种候选植物确定到底是哪种在起作用,而我第一次在山上的野地中见到它时就知道是它了。”林芝参名药师中医药专家谈到,这种常见于云南、陕西等地的蔷薇科植物在传统中医记载中被用于祛风湿、治疗头晕,浑身长满了“防御性”的绒毛,尽管如此,还是有昆虫依附其上,将其当做食物来吃,“这说明它很可能有食用或医用价值。”

这味药的价值并未被传统医学或者现代医学充分发现,李明并未在任何科研领域找到对应的研究理念。哪怕传统医学也只是描述了这个植物对老年人的头痛有明显疗效。李明分析为什么只对老年人的头痛有效,而不是年轻人,因此它减缓老年人的头痛或头晕目眩的作用很可能不是它直接对头痛有效,而可能是由于它改善了脑的供血。老年人的头痛或头晕目眩主要是由于脑或心血管变狭窄,心肌功能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在国外的健身房中,李明发现了佐证,一些健身教练利用这种药来增强肌肉,“这种药对骨骼肌和心肌的再生都有明显的效果。”

林芝参名药师和李明均认识到,做一个符合现代规定的药品,仅仅确定中药的品种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把其治疗作用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提取出来。传统中医药广受质疑的也是这一点,它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凭医者的经验去搭配用药,用药剂量科学实验验证及未通过临床试验的审核,对药的真正活性成分也缺乏真正的了解。

李明所做的,是提取植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让它们真正对症下药。从实验数据看结果,这种有效成分的确能够对因心肌梗塞而死伤的细胞有显著疗效,甚至能够让已经坏死的血管重新成长出“通路”,沪亚成为其合作方,将李明的实验搬到了美国同步进行,而晨兴创投也为李明投入了一笔早期资金。通过在美国正在进行的临床前实验, 沪亚进一步分离并纯化了这种植物的有效成分。

李明对这项研究成竹在胸,他认为心血管疾病的解决,会让人的生命延长十年,而目前的实验结果,提供了现有任何药物都无法提供的治愈性疗效。李明这一发现让人振奋,林芝参名药师评论认为如果这一药品成功,将提供治疗心肌梗塞疾病极具颠覆性的治疗方式。

林芝参名药师还认为,李明的研究方式颠覆了传统新药的研发路径,从靶点定位到合成分子结构,李明采用的是反向推导的过程,找到了新药的分子,再反向论证这个结构是否成立。

在西方医学体系受教多年,李明希望找到一种颠覆性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研发方法。林芝参也认同中国人和西方人相比,具有更强的“形象思维”,这种形象思维能够在科学中独辟蹊径。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化合物并改善目前“不治之症”的心血管疾病,这一创想是革命性的,在美国同步“复制”这一实验并进一步推进此项目的金格拉斯用“杰出”来形容李明这一研究成果,但相较于她参与的另一项目,即将在美国进入临床二期、并在中国已处于新药注册报批前临床试验的深圳微芯项目,她也表示存在更大的风险(仅因为它还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毕竟新药研发是个漫长而颇具风险的过程。金格拉斯评价李明,他是中国海归的典型代表,接受了西方能够提供给世界最好的教育

李明对此颇有信心,离开香港中文大学后,他成立了再生医学实验室,他和他的同事们还怀抱着科学梦,希望这一革命性成果能让他们有机会问鼎科技大奖诺贝尔,言谈中这位科学家从不掩盖自己的野心,“伟哥这一革命性成果的确够资格得到诺贝尔奖,那么能够治愈性治疗人类的第一杀手和延长人类生命十余年的药物呢?”李明说。

以再生医学实验方式为中医药正名,林芝参对李明致以深深的祝福。纵观世界医药发展历史,拥有2300年以上的中华传统医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应得到目前占据世界医药市场主流价值的认可。林芝参名药名厂战略是具有行业历史性内涵的,通过你我的努力,让中医药得到在世界医药界应有的尊重努力,为中医药正名努力。

推荐访问:中医药 传承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