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6篇)

时间:2022-05-12 1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6篇

【篇一】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1000字

  红色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沧桑青藤蔓朔,在历史的墙角止不住的忧伤,带着华夏文明的记忆,断送在炮火声中。近现代的中华,饱受了列强铁骑的践踏,也酝酿了自我封建的恶果,然而历史转角的刹那,却是辛亥革命。

  怀着一份虔诚的心,去感受百年前的那场恢弘盛世,岁月的歌曲悠扬飘荡,萦绕耳畔,青春的足迹首先迈开了坚定的步伐。电影《辛亥革命》最先出现的是那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是起义的主力军,从这个层面来看,当时的一部分先进青年已然感受到了社会的颓废,也迸发了崛起的欲望。尽管在悬殊的力量面前,失败是注定的结局,但血撒广州的壮举,确实又苏醒了一大片沉睡的心灵。总会有人感叹那些断送的年少生命,也会满怀无奈的叹气那个时代的命运,然而,辛亥革命,抑或者每次历史的巨变,却总是带着太多不可避免的巨大牺牲。一如,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自我关闭逃生的大门,用高昂的头颅向人们警示,拯救民族的大业是必然少不了牺牲的。不禁动容,这些逝去的青春,埋葬在黄土里,是怀着多大的勇气。怒为中华的决心,才是辛亥革命展开的先决条件。

  1911年,武昌打响的第一枪,迎来了真正意思上的涅槃。新军举旗呐喊,将百年来的怨气叫嚣而出,枪声,炮声,还有富强独立的渴望,汇成了最轰轰烈烈的交响曲,鸣响了辛亥革命最为绚烂的篇章。孙文先生流亡海外,在听到这则消息时也不禁悄然落泪,自惠州起义起的几十年努力,终于感染了一批有识之士,民主共和的宏图也展开了真实的脚步。虽然孙文,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都并没用直接参与到最初的武昌起义中,但他们的努力与不懈追求,真实的使一批华人感受到了独立民主的信念,也感受到了决不放弃的精神。他们打出的枪声,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也是为了民族不变的精神。

  革命后的南北议和,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民主共和的大业折戟在北洋军阀的手里。然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否都只是历史学家的臆断,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却是真真正正掀开了历史沉重的一页,它是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际上都不会那么深远的影响着民族五千年的宿命。但,那些奔跑,奋斗,战斗在战场上的中国人,却是不会散去的英魂,他们和那些革命领导人一起,成就了革命,也成就了中华的蜕变。

  黄土掩埋了腐朽,古城断送在枪炮,那段沧桑的往事,总会激起后人的回首,面对辛亥革命,淡化了城墙彻瓦勾勒的无知背景,也屏蔽了炮火轰然撞击的烈响,我记住了那群战斗的烈士,和他们在那个时代下迸发的民族精神。斗转经年的轮回,请用一滴浊泪,含着那个时代的悲伤,用一盏红烛,燃起民族的希望。

  辛亥革命观后感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篇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_800字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它见证了过去,也启迪着未来。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在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先生组织力量在广州发动起义。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骨干壮烈牺牲。徐宗瀚等人冒死收葬了72具烈士遗体,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看到这一幕,我的心被革命者那为了民族前途,国家命运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情操所征服了。我们的民族有这样伟大、这样无私的人,又怎能没有灿烂的明天,光明的未来?接下来,清廷在四川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与此同时,湖广总督瑞?开始对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接下来的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人备受鼓舞。
  终于,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当看到孙中山先生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我的心被先生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情怀深深的震撼了。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更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拓了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通过观看《辛亥革命》,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先驱是在怎样的一个风雨飘荡、血雨腥风的社会中为我们争取到现在的和平、安详而幸福的生活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先驱们学习,努力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辛亥革命》观后感_900字
  对于辛亥革命,以往我的理解是模糊的。革命到底为了什么?我始终不能完全领悟,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今时今日,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许是因为对一百年前那场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崇敬,又或许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我没有理由不被吸引,也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
  一部历史剧,能把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隆裕这四个人刻画清晰,让其展示出了各自的风采,做到整体杂而不乱,更有甚于存在一些新鲜的观点,那么可以说这是成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能起到让大家了解、受教育和反思的电影。革命就是希望,革命就是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的手段,只要社会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革命就必定会存在,孙中山先生遗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天秤,来衡量所谓的对与错,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也深埋在人们心中。对于革命者而言,他们内心最大的期望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制度熄灭已久的幸福火种。
  一部最为真实的历史革命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已打动人心,尽管拥有的只有革命的惨烈以及历史的真实记忆。从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坚持写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
  如果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为何事?我会用辛亥革命烈士一句话来解释:“革命就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辛亥革命》观后感_1500字
  如今,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个人,弃医救国,“起共和而终帝制”,乃扬起彻底反封建旗帜的第一人。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愿离家弃子,舍生忘死,只为共击帝制自为者。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次革命,浩浩荡荡,给一个曾经颓废不堪的国家带来了民族独立之思潮,使之发生伟大的历史巨变。这就是,辛亥革命。
  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我们问自己:“革命所为何事?”时下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能给出较有说服力的回答。确实,如今的中国,更加强盛、更加民主、国家更加开放、科技更加进步、民生更加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革命所为之事。
  然而,在百年之前,也曾有一人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他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同盟会,带领无数革命人为救国存亡、振兴中华而顽强奋斗。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在影片《辛亥革命》中,当袁世凯在家宴中向唐绍仪问起与之谈判的孙文是个怎样的人时,唐绍仪给出了许多人对于孙先生的评价。章士钊说他:“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日本人宫崎滔天把他尊奉为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有人说他目不识丁,是绿林豪杰、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手举手术刀的江湖郎中。然而这么多人如此义无反顾地追随孙先生让袁世凯不解其中缘由。而唐绍仪的回答是:“孙文是一个无私的人。”正因为“无私”,让许多人愿意跟随他。当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影片中响起了这样一句话: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更加验证了唐绍仪说的那句话。孙先生的无私、孙先生的坚定的革命理想,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现在,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百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XX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神六、神七的顺利飞天,让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无数人脱离了贫穷。“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革命所为何事?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所说:革命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以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革命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辛亥革命》观后感_XX字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距今100年前的中国,曾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辛亥革命”。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那一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所以又称“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存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XX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00周年纪,导演张黎携手功夫巨星成龙、实力派演员赵文打造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让观众从荧幕中领略革命时的艰辛。影片一开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照片拉开帷幕。接着,镜头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文在美国旧金山进行海外募捐。同一时间,同盟会会员黄兴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同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文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之后,袁世凯率兵南下。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双方最后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文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接着,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虽然,在辛亥革命中,让人最为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却深深植入到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影片如实的再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辛岁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英勇的革命形象。其中,有那么几个镜头带给了我一次次的震撼。第一个镜头: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遭到杀害,在交杂这雨水和泪水的淤摊上,烈士们手上仍戴着沉重的手铐枷锁,横七竖八的躺在淤泥中,衣服早已湿透,年轻的脸庞上布满了时代的悲悯。同盟会会员潘达徽、徐宗汉披着斗笠、带着相机,在雨中记录下他们光荣而又短暂的一生。第二个镜头:武昌被革命军攻陷后,清政府一干大臣在商议着如何是好,隆裕太后却在镜子前,由两旁宫女太监服侍,熟稔的比划着绣工精良的旗袍,丝毫不为中国的未来忧心。他们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不管底下的百姓风餐露宿,正所谓“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大清,怎能不亡?第三个镜头:在孙中山回国的欢迎仪式上,有记者问他,您认为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孙中山斩钉截铁的回答:推翻帝制,救治民族。这短短的八个字,贯穿了辛亥革命的无数岁月。先不说三民主义、共和体制、民国政府,单是这八个字,就概括了辛亥革命的整条路线,同时也表达了孙文先生伟大的爱国情怀。
  从《辛亥革命》的剧情上,我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大智大勇以及愿意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孙文先生曾说:“且世之所谓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 “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经十次之失败,而奋斗之气犹不少衰。”若从春秋时期算起,中国的封建统治接近有两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孙文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换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难。对于同盟会而言,他们人数较少,大多都是留学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武装起义中,他们都是用自己握笔写诗的手,去驾驭凶悍的枪支大炮。跟随着孙文先生的领导,他们凭借这热血和激情攻克这一个个艰难险阻,用生命诠释“坚持不懈”的含义。古语有云:不因成败论英雄。虽然革命党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们依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如果说共产党解放了的是中国的社会,那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就是解放了中国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极大的冲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为中国以后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来埋下铺垫。
  从《辛亥革命》的实质上看,我觉得该部电影想给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正如导演张黎所说:“一个貌似凛冽的故事,背后都绝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一种人文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无数革命先驱用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中国的解放,而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曾经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国站起来了、强大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政治、文化、经济,包括军事,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要以历史为鉴,用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时间经验武装自己,报效祖国,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革命。
  
  

【篇三】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8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剧中孙逸仙、黄兴、秋瑾、徐宗汉、林觉民、等大无畏救国的英雄主义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记忆犹存。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正像孙中山说的“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却成功的不彻底,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民权的革命问题,但是“共和国”的社会制度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一百年后的这天最后实现了。我们缅怀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谈、困苦不堪,中国人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让民众得到自由、为民族争得尊严。
一百年前的这天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年后的这天,也许有人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安宁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书》中说:“革命史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的掠夺……”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一种英勇无私的献身主义精神;革命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中国人有自我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能够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皇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四】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r/n

  感叹着这里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在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的感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r/n

  结束了参观,我们大家合影留念,最后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博物馆的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通过这次对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牢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我们幸福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我们一份力量。/r/n

  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准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做起,为同学多做些事情,为班级多做些事情,为学院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牢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r/n

  【相关文章】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感/r/n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十三周周日我们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系的同学参观了位于广州长洲岛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敬重的打量有些泛黄的照片,虔诚的观看珍贵的视频,仔细的聆听那些铿锵有力的声音,心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r/n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以及封建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制度的黑暗。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便是这伟大的一步。/r/n

  尽管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遗憾失败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伟大的原因。 时光流逝,尽管已经一个世纪过去,回眸辛亥革命,我们会发现那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推翻了一个如迟暮老人般的清王朝那般单薄。回眸心还没革命,我们可以知道,当意识到一个局面无法以温和的方式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发出我们的怒吼,用一种势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这一种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局面。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最初如何不希望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革命者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同时辛亥革命的失败也值得我们深思;正是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辛亥革命才会这么快的走向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r/n

  在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革命先烈那种抛头颅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在选择革命时,便已经知道他们选择的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还是无悔的走上这条道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长眠广州东郊黄花岗。正是这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革命党,用生命与热血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他们的那份大义凛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们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r/n

  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气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学会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首先,我们应该拥有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早在青年时期便已经有了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其次,我们还要重点培养我们“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也必须有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同时革命不可固步自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我们应该牢记于心的。 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篇五】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辛亥革命距今即将100周年了。虽然岁月可以使沧海变为桑田,但是它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它也永远无法喑哑那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震聋发聩的枪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这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爆发使整个中国的经济走入了新的纪元。

  作为21世纪的,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及其认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得到的:一个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现在还依稀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天大早上起来背历史,其中就有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以及它让世人谨记的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另一个就是从一些影视作品,个人觉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民族,我们有很多关于或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甄子丹主演的《十月围城》。看着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的独立为了新中国的崛起,甘愿冒着被清王朝逮捕杀害的危险,奋不顾身的领导中华大地上这场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看着中山先生为了华夏儿女的自由民主而无私奉献无畏无惧时,我不得不从心底发出对先生的无限钦佩敬佩之情,我不得不想真诚的对他说一声:您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伟人!此外,辛亥革命所遇到的艰难和挫折也让我不得不感慨和平和繁荣的来之不易;不得不学着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得不对无数为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倒下的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每次走到红楼的时候就感慨万千,总是回想着一百年前我们的革命烈士就是在这小小的红楼里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一刹那,宁静的夜晚被枪声打破了;一刹那,笼罩华夏大地的黑暗被打破了;一刹那,清王朝的黄粱美梦被打破了。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砖和瓦,并让这些砖瓦历经百年而亘古不变,一直安稳的站在那里,给世人警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他们让黎明的曙光照耀着红楼,胜利的歌声传遍九州大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田红星歌词中的一句:“它打掉了爷爷的长辫,它撕破了奶奶缠脚的布裳。”的确,辛亥革命收获了华夏的希望,谱写了民族复兴的乐章。

  1911年的10月10日,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给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让人们懂得了要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但遗憾的是,在各种势力的各种阻挠下,辛亥革命来自不易的革命果实最终被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袁世凯窃取。他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最终落得老鼠上街人人喊打的下场;之后张勋又进行了滑稽的复辟,两人的复辟使得此次革命没有彻底驱赶西方蛮鲁,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没有彻底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没有把劳苦大众彻底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他仅仅是引入了民主宪政并没有让他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但是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生。历史证明:袁世凯、张勋两人的行为只不过是帝制编造的闹剧,其二人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

  即使在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的不和谐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辛亥革命的最终性质。它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把中国的历史由封建专制制度引进了共和宪政时代,让自由民主的观念深入民心,极大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使近代中国人民斗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操和敢当历史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的爱国精神将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孙先生说过:“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在现代社会,世界经济面临着各种挑战,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阻碍。今天,我们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就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一去不复返。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批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自己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我们现在的国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历史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战争的血雨腥风;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戎马疆场的机会,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更有意义的、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现在,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而且,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作为21世纪活在安乐世界的有志青年,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我们可爱又伟大的革命先驱为了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要以史为鉴,时刻提醒自己振兴中华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上。我们今天的环境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赢取来的。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让我们的民族走的更好、更远……

【篇六】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观后感1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1000字

  红色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沧桑青藤蔓朔,在历史的墙角止不住的忧伤,带着华夏文明的记忆,断送在炮火声中。近现代的中华,饱受了列强铁骑的践踏,也酝酿了自我封建的恶果,然而历史转角的刹那,却是辛亥革命。

  怀着一份虔诚的心,去感受百年前的那场恢弘盛世,岁月的歌曲悠扬飘荡,萦绕耳畔,青春的足迹首先迈开了坚定的步伐。电影《辛亥革命》最先出现的是那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是起义的主力军,从这个层面来看,当时的一部分先进青年已然感受到了社会的颓废,也迸发了崛起的欲望。尽管在悬殊的力量面前,失败是注定的结局,但血撒广州的壮举,确实又苏醒了一大片沉睡的心灵。总会有人感叹那些断送的年少生命,也会满怀无奈的叹气那个时代的命运,然而,辛亥革命,抑或者每次历史的巨变,却总是带着太多不可避免的巨大牺牲。一如,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自我关闭逃生的大门,用高昂的头颅向人们警示,拯救民族的大业是必然少不了牺牲的。不禁动容,这些逝去的青春,埋葬在黄土里,是怀着多大的勇气。怒为中华的决心,才是辛亥革命展开的先决条件。

  1911年,武昌打响的第一枪,迎来了真正意思上的涅槃。新军举旗呐喊,将百年来的怨气叫嚣而出,枪声,炮声,还有富强独立的渴望,汇成了最轰轰烈烈的交响曲,鸣响了辛亥革命最为绚烂的篇章。孙文先生流亡海外,在听到这则消息时也不禁悄然落泪,自惠州起义起的几十年努力,终于感染了一批有识之士,民主共和的宏图也展开了真实的脚步。虽然孙文,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都并没用直接参与到最初的武昌起义中,但他们的努力与不懈追求,真实的使一批华人感受到了独立民主的信念,也感受到了决不放弃的精神。他们打出的枪声,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也是为了民族不变的精神。

  革命后的南北议和,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民主共和的大业折戟在北洋军阀的手里。然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否都只是历史学家的臆断,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却是真真正正掀开了历史沉重的一页,它是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际上都不会那么深远的影响着民族五千年的宿命。但,那些奔跑,奋斗,战斗在战场上的中国人,却是不会散去的英魂,他们和那些革命领导人一起,成就了革命,也成就了中华的蜕变。

  黄土掩埋了腐朽,古城断送在枪炮,那段沧桑的往事,总会激起后人的回首,面对辛亥革命,淡化了城墙彻瓦勾勒的无知背景,也屏蔽了炮火轰然撞击的烈响,我记住了那群战斗的烈士,和他们在那个时代下迸发的民族精神。斗转经年的轮回,请用一滴浊泪,含着那个时代的悲伤,用一盏红烛,燃起民族的希望。

  辛亥革命观后感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观后感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