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当事情发生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我始终没有怀疑过这件事情的最后的结果,因为我一直相信着的就是人们的内心,人们的精神,那么下边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观后感1
数不完的红色经典和道不尽的红色故事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阵地。在不少参赛者眼中,这次大赛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使命和责任,更极大地拓宽了视野。
“听到各种动人的红色故事,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鹏说,尽管自己曾为几十万人做过志愿讲解,但过去只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化,“今后将努力深挖红色故事这个富矿。”
“参赛了我才知道,红色故事可以讲得如此多样、如此精彩。”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做了9年讲解员的冯博文告诉记者,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闪光的红色资源被串联了起来。
“经历过初赛和决赛,在竞争、比较后,感到历史是相互勾连的,红色故事是一个宝库,自己需要像海绵一样学习才能不落后。”他说。
2018年底,在历时7天的大赛里,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的共130名讲解员参加比赛。最终决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优秀讲解员”和“优秀志愿讲解员”各20名。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认为,比赛锻炼和展示了讲解员们的业务技能,也能把革命历史资源打通。通过比赛,可以培养一批有号召力的讲解员,发挥讲解员的“品牌效应”,吸引、带动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
把红色“老”故事讲出时代新内涵
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面对新使命,红色故事讲解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
“预赛题目自选,比的是基本功,决赛题目抽选,拼的是爆发力,拼到最后是‘形式创新的精细度,传播定位的精准度,内涵把握的精确度’。”在解放军讲解员史艳菊看来,大赛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这远比名次更珍贵。
乌兰夫纪念馆讲解员张慧敏表示,比赛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突破舒适圈的随机抽题讲解、短时大量记忆的红色文化常识、熬夜精心打造的PPT……大量的淬炼中,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弹簧,压力越大,蹦得越高。
这场代表着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最高水平的比赛,更是一次把老故事讲出新内涵的探索交流。
“如何对革命故事挖掘、提炼,把一个故事讲到听众的心坎里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提升的本领。要一直讲,要与时代同行,更要身体力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说。
“故事有情节、有细节、还有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要传承精神,就是要把历史和现实打通。”徐建刚说,讲故事也要有现代性,红色故事不是老一辈的专属,要鼓励一大批年轻人来讲,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方法讲给年轻人听。
据了解,目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43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教育基地和经典景区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
用红色故事滋养时代新人
在这场以“真理的味道”为主题的大赛集中展示活动上,高校师生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等约800人现场聆听讲解员们的精彩讲述,难忘的红色故事,厚重的历史画面,让观众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力量被大大激发。
“印象最深的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将墨汁当红糖吃下去的故事。听的时候觉得时空交织,能感觉到先辈追求真理的道路尽管崎岖漫长,却充满力量。”同济大学大三学生龙青瑶说,似乎自己也尝到了理想的“甘甜”。
“一次次的讲述,更让我体会到,我是红色基因的传播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说,自己很庆幸能用日常工作亲近红色历史,也更有责任把波澜壮阔的历史向更远处传播。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解放军讲解员姜欣奇把工作中的自己比作连接红色基因与时代的“小蜜蜂”:“我们的职责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在红色历史中,精心采撷精华,在时代中传播,让红色精神的花粉与时代精神的花朵有机结合,越开越美,越开越艳。”
姜欣奇说,比赛之后,更需要不断用红色故事丰富自己的“职业仓库”,把自己变成“流动的红色史馆”,走到哪里讲到哪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李红喜表示,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比赛比的不只是讲解员个人能力,更促进各地对红色资源的研究和深入挖掘,反过来再促进各地讲解员的讲解和研究水平提升。” 李红喜说。
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认为,讲解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展览展示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受众的感受,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给这个职业注入更多崇高感和使命感,让讲解员更有尊严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播火种的队伍当中。”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观后感2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我们源源不竭的精神之源。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华大地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留下了无数历经血和雨洗礼过的红色文物、红色史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当代青年的使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至关重要。
《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通过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们以情为魂,以声为根,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从而将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有感情地阐述和抒发出来,进而与听者产生共鸣。来自西柏坡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范浩天讲述了“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的故事。短短的三分钟,让我们感受到李保国作为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他把论文写在了纸上写在了太行山上,写在了中国大地上,而他最大的愿望却是“把我变成农民 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教授在岗底村传授的苹果种植技术使一亩多卖了3千多元,传授实用技术36项,实现岗底村彻底脱贫,他培育的“富岗苹果”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愿红色声音播下红色种子,在祖国大江南北开花结果!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观后感3
近期,我观看了央视一套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对八号讲解员王瑞娜讲述的《十二号兵》感触颇深,她向我们讲述了淮海战役时期,十二个号兵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用“军号游击战”蛊惑敌人,参加战斗的12名司号员,有11名永远倒在了军号响起的地方。
初次看完视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虽一时间不知怎样描述这种亲切,但我确定的是,这是你我同为“党内同志”的一种共鸣。“人生若只如初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您的执着和坚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仰,成为我们效仿的楷模。
于是,我按下了“重新播放”键,细细地品读讲解员王瑞娜讲解的每一段故事。《回家》讲述了七十二年前,翼城籍烈士续延德血洒疆场,魂断他乡;七十二年后,在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的帮助下,家乡人民接英雄回家的故事。再现了烈士续延德“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
如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干部的身边经常面临着金钱、权力、人情、关系的诱惑,难免滋生出浮躁的心态,经受不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成为人人喊打的“苍蝇”。还有人觉得,人生漫长路,做一件事未免单调乏味,可正因对一件事初心不改,执著坚守才显得更为可贵。
随后,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微信右上角的“…”,将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并转发给每一个好友,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位讲解员,感受她的初心。基层是个大熔炉,能将你淬铁成钢但也容易掺入杂质,有些年轻干部在这个大熔炉中却失去了干事的锐气、创业的恒心。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放下手机,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回想起入党的5年来,在军营里,我是一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士,回到地方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党和人民的“战士”,感恩和感动并行。“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洪备汛保卫战”,曾经熟悉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曾经深夜加班吃的泡面还是那么香味十足,我们用“守一方土地,尽一份责任”的担当守护百姓的安全。党的工作任务既是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一个锤炼党性的过程,前方越是艰难险阻,越要迎难而上,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要矢志不渝紧跟党的步伐,共同砥砺奋进。
回想当下,这是一个讲忠诚、看担当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实干干部的新时代。在生活工作的“长跑”中,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常温誓词,吾日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教会我们如何修己,怎样对人。但是身为一名青年干部,不仅要反省自身,要常温入党誓词,吾日三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对照党章党规,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让“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成为青年干部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那么上述内容就是小编在网络上面搜集到的相关的内容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会一直的提供大家需要的,请持续的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