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7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红色娘子军》记录和表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唯美精神和不朽魅力,演绎了红色娘子军在海南土地革命和解放斗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是50年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自强奋斗的精神写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7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推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要还是跟我个人的爱好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吧。小时候,喜欢看打仗的电影,喜欢看打仗的小人书,当然,都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与国民党和日本鬼子战斗的故事,非常喜欢,现在回想起来,南昌起义、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小人书加电影,太多太多了。
这其中,电影《红色娘子军》就已看过,这次推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跟我高中毕业后参军,随后到南疆军区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担任舞蹈演员有关,也和我工作后,担任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工作有关,在部队文工队,舞蹈形体的锻炼与训练,让我们这些原本的舞蹈门外汉懂得了舞蹈的美,用肢体语言可以细腻的表达一切。
舞蹈创作,时刻围绕着爱国主义、军民鱼水情和军旅生活展开,在艺术中体会爱党爱国爱部队,在生活中则是更加将此收获升华。复员到单位后,提干早,从事党团工作时间较长,而我的工作重心,从没有离开过红色主题和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有幸两次到沈阳阜新培训学习,更是受益匪浅,别说没当过兵的,就是我这位曾经的军人,也是仿佛再次回到革命的大熔炉,在激动中收获着。
如今,芭蕾舞艺术已从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走向平民百姓,即便是退休,也可学习和训练。不要觉得它高高在上的够不到,其实不然,相对正规的训练和贵在坚持,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身体有好处,另外,观看《红》剧,会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教育引导我们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篇二: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视频22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还有各种武打场景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篇三: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7月2日下午,女儿忽然给我发来微信,问我想不想来西安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演出,我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于是,女儿为我和妻子提前预订了演出门票。
演出时间是7月13日,星期六晚上19:30,地点是陕西大剧院,由中央芭蕾舞团表演。到了周六下午,吃过晚饭后,大约18:00,我和妻子出了门,前往陕西大剧院。先滴滴打车,然后又转地铁,大约19:00,我们赶到了陕西大剧院,只见陕西大剧院门前已聚集了很多观众,没买到票的人还在焦急等待是否能等到有人退票,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期待演出的开始。
今晚的演出,是中央芭蕾舞团首次来西安表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被誉为红色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常演不衰,是中国芭蕾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是中央芭蕾舞团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在自助取票机上取完票以后,就进到了演出大厅。陕西大剧院一共有三层看台,可以容纳数百名观众。我们的座位在第三层看台的第一排,离舞台有一点远,但居高临下,视野还不错。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大家纷纷入座,期待着演出开始。
舞台帷幕徐徐拉开,播放了一段介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精彩视频。接下来,音乐响起,演出开始了。
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地主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及战友们的帮助下,经过血与火的战斗考验,从一个苦大仇深的乡下丫鬟,逐渐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的过程。
全剧除了序幕,共分六场。其中第二场,军民庆祝红色娘子军连成立,晴空万里,彩旗飘飘。军民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载歌载舞,观众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五场,为了歼灭敌人,红军主力迅速转移,洪常青率领阻击排战士,英勇奋战,阻击敌人。任务
第六场,南霸天妄想威逼洪常青投降,洪常青怒斥南贼,断然拒绝,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尽显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红军主力节节胜利,红军解放了椰林寨,歼灭了南霸天,广大群众纷纷参加红军,前进、前进、向前进,战斗的歌声响彻云霄。
演出结束了,观众们热烈地鼓着掌,同时伴随着众多观众们的喝彩声,演员们一次次谢幕,一共谢幕了3次,由此可见,观众们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精彩演出的喜爱程度。
如今,我已经返回了汉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唯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勇牺牲和流血付出。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那熟悉的歌声……
篇四: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由中央歌剧院与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联出品,王艳梅、王持久、陈道斌编剧,朱嘉禾、王艳梅作曲,王湖泉导演、许知俊指挥,王庆爽、韩钧宇、金川等主演的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序曲响起,管弦铿锵,直奔主题,动机交织发展,气势磅礴。大幕拉开,是吊在柱子上的吴琼花,老四皮鞭挥起,挡不住丫鬟琼花反抗的歌声。深夜,琼花逃出南霸天牢房、晕倒在野外,遇见洪常青一行,在他们的指引下奔赴红区红云岭。清晨,椰林宽阔的操场歌声嘹亮,娘子军连姐妹练兵正忙。历经艰辛的琼花赶来,在洪常青的介绍下参加了红军,随同洪常青前往南府执行任务。故事的前面与舞剧《红色娘子军》情节相似,而舞蹈化为歌词的抒情叙事。
化装成南洋橡胶老板的洪常青一行来到南府,取得南霸天信任。而琼花提前开枪暴露目标,南霸天漏网逃脱。不守纪律、不知错误的琼花被关了禁闭。连长与洪常青谆谆教导,歌声中倾述了各自的身世,让琼花茅塞顿开,明白了红军解放天下穷苦百姓的革命道理。琼花带领红军抓住老四立了新功。这是电影、舞剧与电影剧本没有的故事情节,强调了吴琼花加入革命队伍之后的成长过程。
歌剧《红色娘子军》的下半场剧情与舞剧电影也有一些不同。开场的五指山民歌演唱后,琼花要求进步、参加共产党,紧随的是洪常青带队狙击敌人。完成任务后,洪常青命令琼花带领伤病员转移,留下少数队员继续掩护。包围上来的南霸天下令放火烧山,弹药用尽的红军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吴琼花带领反围剿部队包围白匪,打死南霸天,全歼敌人。“娘子军”连扩红为营,琼花入党并被任命为党代表。音乐声中,一群“娘子军”幸存者、老人们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打出天幕,让观众唏嘘不止,不忘理想,缅怀英雄。
歌剧编导充分注意歌剧抒情、叙事的特点,没有照搬电影舞剧的情节。根据歌剧表演需要编织剧本,增减情节,宣叙与咏叹的剧词写作各具特色。宣叙歌词朗朗上口,便于吟诵念唱;
咏叹句式长短交接、韵律相加便于舒展情怀,看来爽目、唱来上口,剧词雅俗共赏。
作曲家充分注重吸收海南民间音乐特色,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风格特点兼顾。围绕吴琼花的音乐有提炼、主题集中,反复贯穿,音乐中见形象。上半场南府的黎族歌舞、下半场红云岭五指山民歌等演唱都很出彩。全剧配器细致、织体清晰,乐队有色彩、有对比、有表情,音响有动力。抒情性、戏剧性兼备,体现了作曲家的戏剧音乐写作功力。
歌剧《红色娘子军》表演出色,女主角王庆爽女高音歌唱声区贯通、刚柔并济,表演入情入戏。男主角男高音嗓音明亮、音色统一。南霸天、老四的扮演者角色入戏,唱演有滋有味。重唱默契、合唱和谐,歌声有气势,管弦有表情。指挥许知俊经验丰富,乐队色彩丰满、句法清楚、音响清晰,涨落有致,托腔托戏,显示出不凡的实力。
该剧舞美参考舞剧、京剧的浪漫色调,蓝天白云、绿树红旗,有明月高悬、有硝烟滚滚,有抒情、有激情,舞台色彩鲜艳、对比鲜明,配合灯光,虚实结合、明暗分明。场景美观大方,风格统一。
歌剧《红色娘子军》讴歌革命理想、颂扬革命英雄,是继“娘子军”电影、舞剧、京剧“名片”之后,再添同一题材歌剧“名片”一张,为海南地方优秀文化传播立下新功。
篇五: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旋律,自1964年开始便传唱五湖四海。10月16日,我有幸和集团公司党员干部职工代表们一起观看了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与一般芭蕾舞剧轻盈飘逸的风格不同的是,《红色娘子军》突破了以往芭蕾舞的题材范围,一改芭蕾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故事或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转向激愤高亢的革命故事。舞剧改编自1960年谢晋导演的同名电影《红色娘子军》,电影取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事迹,主要表现主人公吴琼花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拼死反抗逃出牢笼,加入娘子军队伍与部队一起消灭南霸天,从奴隶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的重压下,吴琼花从个人复仇到寻求阶级解放的故事表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反抗和崛起。而在这一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整场下来,最令我动容的是第五场“巍然屹立、怒视土匪”的舞段,鲜明地表现了洪常青在南霸天的威逼利诱下,毅然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洪常青的视死如归表达了革命英雄主义者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的浩然之气。这种舍弃小我、保全大我的英雄气概,是最纯粹的精神品质,真正诠释了革命理想大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追求,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艺术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而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一个芭蕾舞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蕴涵着革命文化不朽的精神力量,这精神力量曾影响几代人成长,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能给人激励和鼓舞。因此,尽管《红色娘子军》创作已久,但时至今日仍旧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可以成为今天教育的内容。
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部剧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革命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曾经的封建地主是如何奴隶人民,人民又是如何站起来;
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从而更加懂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在阳光中,对中华民族以往经历的苦与痛或许已经没有多少感同身受,但历史不可忘,受过的苦难不应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不能忘。回望过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坚定的信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之城。如今,日子越是红火,祖国越是强大,我们就越应该感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付出不懈努力与生命的可爱之人。作为国际公司一名预备党员,我会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奉献者,以他们为榜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篇六: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我对芭蕾舞那一点点兴趣,是因为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结上缘的。前几年音乐频道经常播放西方的音乐节目,我除了听歌剧,对芭蕾舞剧、交响乐,都能坐得住、也听得进去。
近些年,子女们经济条件逐渐好些,见我日渐年高,为了哄我开心,在节假日常轮流陪我到北京的主要剧院去听曲看戏。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乡巴老,也就顺杆上,就像芭蕾舞剧《天鹅湖》,他们陪我在保利剧院和国家大剧院都看过,分别是俄罗斯和古巴著名的团体演出的,这些更增加了我对芭蕾舞的兴趣;
儿女们投其所好,为我80岁大寿送了大礼包,给我买了3月9日天桥剧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对得起500元的门票和儿子的陪伴,去观赏之前,做了一些预热的准备,看一些相关书籍,又反复欣赏相关的小提琴乐曲等等。
《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剧,是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1964年周总理出席了首演,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同年,毛**观看后很称赞,此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观看,并屡屡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这个舞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演出了4000多场,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我这次不但有幸观看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演出,还坐在了楼下的第一排。
《红色娘子军》演出的序幕一拉开,一曲“向前进”乐曲的奏起,把我带进了那个烽火弥漫的时代,这个主题曲,经过几次变奏,将吴琼花的故事不断地展开。
整个芭蕾舞剧,有时轻盈明快,有时紧张急烈。
比如,在南霸天祝寿的一扬,一开始,乐队配合舞台祝寿场面奏出欢快的曲调。但洪长清在暗中准备战斗,很快舞台和乐曲都显得很凝重,有十面埋伏的气氛,接着是紧张的战斗场景。此剧将芭蕾舞和军事动作动加以融合;
又如,红军女战士在广场练兵的一段,“练兵舞”用脚尖来表现立正,性格顽强的琼花用“足弓步”亮相,坚毅果敢的洪常青出场时,则有点京剧造型的味道。
《快乐的女战士》《我编斗笠送红军》中姑娘们挺拔提胯的动律,手中斗笙的戴、提、甩、等动斗表现出女战士优美的体态和朝气蓬勃的的欢快气氛。男战士的短衣短裤和场景的布置也有海南的地方色彩,舞剧中渗透了的中国文化内涵,舞剧的整个场面,比我看到天鹅湖剧更为宏大。
在观看中,我脑海中也在不断与我看到其它门类艺术对比。音符在弦上流动,不经就飘过去了。欣赏音乐它需有音乐修养和辨别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像《辛德勒名单》这些我陌生的曲目,听得一头雾水。芭蕾舞剧,有了形体动作,能更容易理解剧情。在一场京剧中,1、2个主演的优美的唱腔,最勾人心肺,配角的份量就显得轻些;
芭蕾舞更突出集体,那一个演员,脚尖上的功夫都要到位。京剧的花旦青衣,体形相对丰满漂亮更能符合观众的审美心态。芭蕾舞剧的女演员都较清瘦,舞姿更美,更易托举。京剧的乐队只有几个人,司鼓就是指挥,司琴就是领奏。川剧的乐队因有唱合,乐队有一二十人。这次看到的这场《红色娘子军》,乐队有70人上下,西乐中的管弦及打击乐曲样样具全,指挥的作用更突出,场前两边还有40多人的唱合队。
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好时代,还有我的好儿女,他们给我创造了欣赏艺术的好条件,我要用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来感恩这一切!
篇七: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10月16日,我有幸跟公司的党员干部职工代表们一起观看了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诞生于**期间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其流传程度可谓是家喻户晓。它的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光荣事迹,百名像琼花一样穷苦出身的农村女子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勇敢的拿起武器与封建势力对抗,争取自由平等与解放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琼花,不屈服于椰林寨地主南霸天的欺压,在共产党员洪常青的指引下,由起初狭隘的报仇主义上升到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琼花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与飞跃,也影响了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穷苦女子为自己争取自由、为劳苦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理想。
观剧中我印象深刻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从第五幕开始,演出也进入高潮部分。娘子军接到了战斗任务,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在一场激烈的交战后,洪常青被俘!随后,在过场的一段集体舞中,红军主力集结!第六幕开始,被包围的南霸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逼迫洪常青向娘子军写劝降书。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撕毁了劝降书,最终被绑在大榕树上烧死,英勇就义!
就在观众们还沉浸在常青就义的悲壮与遗憾中时,琼花与其他娘子军战士一起攻入敌人的老巢,消灭了南霸天,救出了南府的乡亲,并得知了洪常青牺牲的消息。大家一起在大榕树前悼念先烈,化悲愤为力量,最终在激昂雄浑的音乐下,军民携手,继续前进!
由此可见,且不说舞蹈和音乐,单说剧情就十分的跌宕起伏,即便是从没看过芭蕾的观众,也一定会被这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因为不仅仅是一个芭蕾舞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革命文化不朽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曾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与勇气,在现在和平年代也给人激励与鼓舞。
《红色娘子军》首演于1964年,四十多年来久演不衰,无疑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它不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芭蕾的印象,同时,也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从中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日常生活中认真学习党史,增强信仰和信念,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不移的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以赴为国企改革攻坚,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7篇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