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是2008年5月1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波。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4篇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篇1
来凤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学科: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一班 教师:方庆 2017年上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意识也就稍弱,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篇2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家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改革实施设想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七、培优补差安排
1、学困生指导: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的品质。
2、优生指导:指导其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一
2.25-3.1
1、我是独特的
二
3.4-3.8
2、不一样的你我他
三
3.11-3.15
3、我很诚实
四
3.18-3.22
4、同学相伴
五
3.25-3.29
5、我的家在这里
六
4.1-4.5
6、我家的好邻居
清明节
七
4.8-4.12
7请到我的家乡来
八
4.15-4.19
8、大家的“朋友”
九
4.22-4.26
期中回顾小结
十
4.29-5.3
期中考试
劳动节
十一
5.6-5.10
9、生活离不开规则
十二
5.13-5.17
10、爱心的传递者
十三
5.20-5.24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十四
5.27-5.31
12、慧眼看交通
十五
6.3-6.7
13、万里一线牵
端午节
十六
6.10-6.14
学期复习巩固
十七
6.17-6.21
学期复习巩固
十八
6.24-6.28
期末测试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篇3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教材编写特点
通过第一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随着年齡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防范意识。
2通过笫二单元《我们是守护者》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法律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了解宪法的地位。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知法懂法的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引导孩子们了公民意味着什么 老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好公民。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国家机构,了解人大代表的责任,及权利怎样受到制约与监督的。
5、通过第五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让孩子们了解为孩子们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让学生学好法律用好法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箅,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牛更广阔的牛活领域,做到教学重点: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教学措施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 “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调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篇4
许家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 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 使法治 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 学习做人, 懂法守法,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 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 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 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 (2) 开放性; (3) 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现实 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要求和本 套《道德与法治》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 并重 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 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 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 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 有 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 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 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 选择、 适应、 超越的能力, 以争取个人幸福、 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 的生 活教育主题,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 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 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 参与生活、 创造生活, 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 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 计思路, 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 刻板结构, 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 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 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 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 行为习惯、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目标的自然 统整。
3.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 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 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 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 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 人文资源和 经济、 文化背景, 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 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 单元目标分析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的教学, 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 理性面对问题, 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 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 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 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 国家发展、 民族进步、 社会和谐的 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 宣传优秀的家风。
2. 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的教学, 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展示良好的形象: 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 维护公共利益, 才能共享公共生活。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 平等相待、 文明有礼、 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 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的教学, 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 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 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 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 能积极 学习, 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 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课堂上、 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 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 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 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 图文对照, 边看边说边想, 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 突出正面引导,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 了解社会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釆取由浅入深、 由近及远、 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 形式多样等方式, 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 从不同角度、 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 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 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 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 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 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