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5篇
【篇1】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燃气市场治理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清理整顿范围
(一)对全市辖区内所有从事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燃气经营许可审查。
(二)对各收罐代充点进行检查清理。
(三)禁止非燃气经营企业销售充有燃气的燃气钢瓶。
(四)对超期使用的钢瓶进行强制检测。任何企业不得充装超期钢瓶。
(五)对不具备残液回收能力或不回收残液的气站进行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乱倒残液。
(六)从严查处在燃气设施平安维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行为。
(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章运输和转供燃气。
(八)按省建设厅燃气企业无泄漏考核规范。对各燃气企业的仪器仪表、平安阀等重要设施进行重点检查。内业资料按省建设厅发的十种表格进行检查。
二、清理整顿目标
(一)燃气企业达到严格按燃气经营许可范围经营。仪器仪表、平安阀灵活可靠,不超期使用,站内工作平安有序,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二)杜绝充装超期钢瓶和利用槽车、钢瓶对流充装。
(三)依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确保平安的原则。运输车辆按要求统一标识。
(四)对新建、扩建、改建燃气工程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否则严厉查处。
三、强化措施。
(一)对燃气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市公安、消防、技术监督、工商、交通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市燃气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清理整顿工作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和解决好燃气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三)燃气平安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篇2】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消防队纪律作风整治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整顿目的
对目前部队在思想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查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发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五公”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吸取近几年来部队事故的教训,进一步增强全州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规范部队,到秩序和正规化管理为重点,着重整顿部队内部作风不良、纪律松弛,内外关系紧张,执法为民意识不牢,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等现象,为部队正规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这次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组织领导,中队成立了纪律作风整顿领导小组。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三、整顿时间
略。
四、整顿内容
查摆和分析大、中队在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新情况,着重整顿损害内外关系、执法不公不正、涣散部队纪律、挫伤部队士气、影响安全稳定的行为和现象,着力解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具体解决以下方面:(一)部队管理: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管理松懈;(二)安全防事故意识不强,措施不力;(三)基层干部、班长: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四)“四个和谐关系”:官兵、兵兵、上下级、警民关系紧张,群众基层较差;(五)官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违禁不纠、赏罚不明;(六)经常性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七)干部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职不在位;(八)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擅自离职离岗,遇事对群众粗暴;(九)打骂体罚战士、侵占战士利益;(十)士兵私自离队和不假外出、士官不跟班作业;(十一)婚恋观不强,违纪违规,恋爱结婚以及婚外情;(十二)党员、班长、士官模范作用差,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十三)中队8小时以外课外活动安排不紧凑,晚饭后人员私自外出现象严重;(十四)“五条禁令”落实不到位;(十五)三个报告制度坚持不好;(十六)执法为民思想不牢,落实消防监督执法“六个严禁”不到位,执法监督过程中“吃、拿、卡、要”,执法不公,把关不严。
五、整顿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学习阶段
1、制定方案。根据支(大)队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全面分析管理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对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2、深入动员。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广泛进行思想发动,造成声势,形成氛围,是官兵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干部自学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
3、干部学习记录(含自学)不少于6000字,战士学习记录不少于4000字;
4、学习完毕后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干部不少于2000字,战士不少于1000字。
5、要建立学习考勤登记制度,公差或执行临时任务的人员要采取补课制度,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二)查摆剖析阶段。
1、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大、中队的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官兵及社各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主动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公安机关领导对消防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指定专人受理举报,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深刻查摆剖析。大中队领导班子和全体官兵,尤其是消防监督干部,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和个人思想实际,认真进行查摆剖析,并撰写剖析材料。重点开展“四查四看”:一是查思想,看执法为民思想树立得牢不牢。二是查作风,看思想作风正不正、工作作风实不实、生活作风严不严。三是查纪律,看组织纪律观念强不强。四是查管理,看队伍管理严不严。要求查摆剖析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有什么问题查什么问题,不遮不掩,不夸大不缩小。大、中队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不得少于2000字,战士剖析材料不少于1000字。
3、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大、中队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党员大会、干部会议、军人大会等形式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和互查互纠活动,认真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整改完善措施阶段。
1、研究举措,狠抓问题。各大、中队要集中整治部队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认真总结年部队管理的薄弱环节,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各种事故、事件苗头,坚决防止滋生蔓延。
2、完善部队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大、中队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防范与查处并重,教育管理与监督并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结合职责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与本级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制度规定,并严格落实。及时把握好倾向性的问题和事故案件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和经常性管理教育工作,把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护部队的高度稳定。
四、检查验收阶段。支队将派出考核验收小组深入各单位对纪律作风整顿情况进行验收,对检查不合格和达不到整顿效果的大、中队,军政主官要来支队当面作检查并延长整顿时间。中队将在前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
六、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次整顿时间长、内容多,为确保教育整顿活动落到实处,中队主官亲自抓,把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作为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内容,认识研究,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提高官兵对这次整顿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自觉地参与到整顿中来。
(二)合理安排,注重成效。要搞好协调,妥善处理与其他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整顿与日常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即要完成部队的工作任务,又要确保整顿工作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三)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要严格按照整顿的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干部、班长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确教育引导。对有病和思想问题突出的同志,干部要主动耐心做好思想。
【篇3】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计划
根据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及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期间,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采取“多予、少取、扩权、放活、强县”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一主三化”方针,积极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县域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76个县(市、区)实现GDP3390.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2.3%,同比增长10.8%,“**”期间年均增长9.1%。完成财政收入252.32亿元,同比增长15.66%,“**”期间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工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全省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1011.62亿元,同比增长17.44%,高于县域生产总值增幅6.4个百分点,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9.8%。
(三)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产业兴镇,发展工业园区和促进产业聚集,不仅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完善了基础设施、活跃了农村市场、提升了城镇功能,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2005年县域城镇化率达到27.4%,仙桃、宜城、赤壁、老河口、大冶、东宝、黄州、荆州等8个县(市、区)达4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果。2005年,全省有834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了联结关系,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地面积达3582万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个,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转化,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五)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全省县域民营经济呈现规模迅速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一大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茁壮成长。2005年,全省县域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54.4%。
(六)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各地合理利用资源,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强同科研单位的合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产业聚集,涌现了一批“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179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聚集企业5711家,年销售额达1292.5亿元,从业人员达106.8万人。
(七)一批强县(市)脱颖而出。“**”期间,省委、省政府推行财政直管、信息直达、项目直达等一系列扩权强县的重大举措,赋予县市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2005年,全省有6个县(市、区)GDP超过100亿元。
“**”时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县域发展不平衡,县市之间发展的差距拉大;二是县域基本竞争力不强,同发达地域比呈现下滑趋势;三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延伸不够,缺乏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县域人口就业、农民增收压力增大,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因素比较突出。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增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既要支持发达县市快速发展,又要扶持欠发达县市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比较优势原则。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县域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必须依据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
3.产业聚集原则。加强对县域内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支持,集聚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增强区域竞争力。
4.人才兴县原则。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科教兴县(市)战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倡导“创业经济”,逐步推进由“打工经济”向自我发展的“创业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时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1.发达县(市)。沿江、沿湖和江汉平原地区的较发达县市(约占县市数的三分之一)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充分发挥交通较为发达、资源比较丰富、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例相对协调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形成明显的县域经济特色;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外向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欠发达县(市)。经济欠发达县市(约占县市数的三分之一)一般资源比较丰富,其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招商经济、特色经济、循环经济。
3.贫困县(市)。贫困县市(约占县市数的三分之一)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发挥生态优势,深度开发资源产业,优先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主动承接经济较发达县(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多渠道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展重点
1.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期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实施“百镇千村”工程,突出抓好100个重点镇和1000个示范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发展;加快农村道路、电网和信息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立全省农业信息网,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快农村沼气池工程建设,2010年全省使用沼气池的农户增加到300万户。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抓好30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力争每年都有一批企业进入大企业行列;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涵盖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集群,拓宽市场建设,壮大销售网络。
(3)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抓好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发展,在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建设高产农田500万亩,发展水稻、小麦、油菜、林木、棉花、蔬菜、干鲜果、肉类及水产品等加工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产业。
(4)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以合理布局、重点打造、整体开发、突出重点为原则,推进优质农产品规模种植、养殖,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发展江汉平原粮食转化深度开发和双低油菜籽规模化加工板块、江汉平原优质稻米产业带、武汉城市圈蔬菜产业带、沿江淡水产品养殖深加工板块和江汉平原腹地禽蛋深加工板块。加快发展柑桔、魔芋、茶叶、芝麻、板栗、蚕茧、奶类、蜂产品、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品。
(5)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畜禽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沼气、有机肥料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同步进行的新局面。重点发展农业废弃物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技术、特色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2.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县域工业实力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兴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推进纺织、轻工、机械、医药、建材、水电等行业发展。
(1)纺织工业。发展完善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巩固棉纺织行业优势,突破性发展服装行业,努力提高印染后整理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鼓励纺织企业向织染、服装行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强行业竞争力,支持仙桃市彭场镇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加工基地、汉川市马口镇成为中国制线名镇。
——棉纺织。依托江汉平原棉产区,提高棉纱质量,发展高档面料生产,形成多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棉纺织集团和纺织能力过百万锭的纺织大县。支持仙桃裕波100万纱锭、赤壁蒲纺30万纱锭和安陆棉纺10万纱锭项目建设,将咸安、阳新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苎麻种植、纺织加工出口基地。
——印染后整理。支持仙桃迈亚公司发展高档服装面料,改造提高重点印染企业装备水平,提高我省服装面料配套能力,延长纺织产业链,加快赤壁印染基地的建设。
——服装工业。发展名优时装和针织内外衣,构建服装特色板块经济,实现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的战略转变。积极开发生态、环保、功能化服装,形成以成衣制造企业为核心、以纺织企业为基础的纺织工业园区,支持鄂州、黄石服装工业走廊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区域服装竞争力,力争“***”期末创建2个全国名牌、5个全省名牌。
(2)轻工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日化、造纸、塑料制品、涂附磨具等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培植名优特色产品,推进技术创新,提升轻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方便、特色、绿色、营养、保健、高附加值。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新的大众餐桌加工食品。重点发展酿酒、乳制品、饮料和方便食品,努力形成8类特色食品加工制造产业链。支持枝江、稻花香、白云边、劲牌酒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白酒和保健酒生产基地。扩大啤酒生产规模,提高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支持汇源果汁、娃哈哈、农夫山泉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日化工业。主要发展合成洗涤剂、化妆品、肥皂、电池等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培育行业知名品牌,将中国名牌仙桃“舒蕾”洗发水产品做大做强,重点开发绿色、环保、多功能日化用品。
——造纸工业。按照“减少污染、节能降耗、提高档次、扩大规模”的原则,大力发展以纸为原料的办公、印刷、学生用品、食品包装、卫生用品等深加工纸制品。重点发展武汉、赤壁晨鸣纸业,监利大枫纸业,孝南纸制品产业集群,推广清洁生产,将我省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纸制品生产中心。
——塑料制品。重点发展农用塑料、建筑塑料、包装塑料、工业及工程塑料,大力提升日用塑料制品档次,拓宽塑料应用领域,建设可降解塑料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发展塑料机械产业,将湖北凯乐建成全国塑料行业龙头企业。
(3)机械工业。依托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资源整合,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农用机械、汽车零部件、石油机械、通用机械等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技术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
——通用机械。重点发展包装机械、粮食机械、造纸机械、电动机械制造基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增加科技含量,扩大品牌经营规模,提高品牌竞争能力,支持京山轻机、安陆粮机、广水风机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优良资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聚,组建汽车零部件开发平台,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依托东风公司,带动曾都、老河口、谷城、丹江口、郧县和公安、石首、洪湖等县(市、区)的汽车配件生产,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汽配走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农用机械。发展新型植种机械、多功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其配套农机具,开发研制新机械,实现茶叶、柑橘、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将县域优势资源转变成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4)医药化工。重点发展医药工业和有机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农用化工,进一步发挥我省磷、盐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较高水平的化工工业园和医药工业园,推进我省医药化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力争“***”期末医药化工工业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有较大增长。
——农用化工。加快以化肥为主的农用化工结构调整,提高高浓度化肥比重,争取2010年高浓度化肥比重达到65%。支持新型肥料研发,发展农用化工新产品,开发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实现传统农用化工向环保农用化工转型。
——精细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加快农药、涂料和染料等传统精细化工的升级改造,重点发展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剂、生物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等化学品,形成具有特色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品,将楚源化工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生产基地。
——磷化工。充分发挥我省磷资源优势,依托矿山,走矿肥结合、矿化结合、肥化结合的路子,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磷酸盐化工和高新精细磷化工,做大做强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洋丰集团、祥云集团、黄麦岭磷化工和大峪口磷化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打造磷化工经济强省。
——盐化工。充分利用丰富的卤水资源,重点搞好地下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双环化工为龙头,把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开发氯甲烷、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等深加工系列产品,支持应城、云梦、潜江、天门、松滋等地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建成我国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医药工业。整合我省医药资源,做大做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培育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兽药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生物制药,加快新药的开发应用,发挥我省中药材优势,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集群。
(5)建材工业。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高档玻璃、高档陶瓷产品,积极开发绿色建材产品,着力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水泥工业。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华新水泥阳新500万吨,武穴600万吨,京山、宜都400万吨,恩施100万吨和大冶300万吨水泥项目的建设。
——新型建材。加快开发无污染、防火阻燃、节能节水的塑料型材、多功能门窗、建筑涂料、石材和石膏制品等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等建筑用材,支持当阳、枝江、黄梅、应城、枣阳、通山、仙桃、潜江等地建筑陶瓷、石膏采选加工、摩擦材料、优质石材、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的建设。
——玻璃工业。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产品,生产安全、保温、隔热、抗菌及光电玻璃等高新产品,发展“超薄、超白、超厚、超大”优质浮法玻璃,力争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将三峡新材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6)水电建设。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重点发展清江水布垭、江坪河、堵河潘口、黄龙滩、宣恩洞坪、白莲河水电站建设,鼓励流域综合开发,支持清江、堵河流域的整体开发和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抢抓南水北调机遇,做好汉江梯级开发。
3.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县域就业吸纳能力
依托武汉城市圈,打造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县域人口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1)物流业。建立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以江汉平原腹地为“金三角”的现代物流业,筹建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区域性交易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创建1-2个国内知名物流龙头企业。
(2)旅游业。重点发展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旅游,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人文特色,积极促进乡村休闲游。积极开发恩施民俗生态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支持通山九宫山、黄陂木兰山、长阳清江、赤壁陆水湖、松滋洈水、罗田天堂寨、钟祥明显陵、应城汤池温泉等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3)邮电通讯业。加快邮政运营体系建设,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初步形成以实物传递、金融服务、集邮、电子邮政为主体的综合业务体系。
(4)金融保险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市场,加强对后备上市公司的培育,鼓励企业以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业。
(5)信息服务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利用我省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优势,建立产学研基地,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1)电子信息与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通讯光缆、光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软件产品、瓷绝缘子、多色印刷开槽机,支持京山轻机、钟祥新宇、大冶登峰、广水电瓷的发展。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现代中药、新型化学合成药及新型制剂、系列氨基酸和维生素产品、发酵产品。将广济药业建成我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将八峰药业建成国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将郧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黄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激素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
(3)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铝箔、磁性材料和多晶硅等电子基础材料、纳米塑料、高品质人造石英晶体、低硬度品级热塑性弹性体等产品项目。支持富思特集团、宜都东阳光发展,将宜都建成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一)发展战略
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培育支柱产业,发展一批规模以上骨干工业,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一是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快新型产业的培育,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注重资源型产业的深度开发,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四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旅游经济,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外出经商打工人员回乡创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进一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实施“产业集群”战略。重点抓好农产品、纺织、化工、机械、建材、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促进与龙头企业产品的配套和产业链接,形成相关产业与龙头企业的聚集。围绕重点产业、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扩大产业链。支持和引导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新产品开发,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全省重点扶持培育30家产业集群,每个县市重点扶持1-3个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若干个大型的功能性园区和特色产业链,在全省造就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叫得响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资源向小城镇聚集,发展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型工业区、加工区、商贸区,逐步形成产业聚集、企业聚集、人口聚集、商业聚集和板块经济,引导农村劳力和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小城镇转移。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牌产品,在重点产业中培育50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位的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品牌经营规模,扩大品牌规模效益。重视精品名牌的开发,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培植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产业。鼓励企业争创名、优、特、新名牌产品,力争在5年内创出5个中国名牌产品。
4.实施“科技人才兴县”战略。充分发挥湖北科技人才优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县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完善创新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依托省内高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实施“县域人才援助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市工作或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坚持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二)对策措施
1.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扶持100家民营企业,加大民营企业机制创新的力度。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加快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风险投资机制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担保途径,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引导和支持中介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的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
2.发展招商经济。发展招商经济是提高县域经济外向度的重要举措。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办法,增强招商引资效果。积极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吸纳就业多、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服务力度,使更多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需求,力争每个县市每年能上1-2个带动力强的骨干项目。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的积极性,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和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品牌,增强县域经济的持久活力。
3.发展特色经济。我省大多数县市资源比较丰富,要立足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各县市要重点抓好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发展相关的产业链,打造各种专业镇,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格局。
4.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使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特色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依法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力争单位GDP能耗平均每年下降4%。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化转型,建设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园区。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综合运用价格和财税等经济政策,调节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5.发展劳务经济。一是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为突破口,加强人才培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以工业化为龙头,发展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增强其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三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民工回乡创业,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四是通过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环境优化等综合措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五、保障机制
(一)完善扶持政策。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逐步将扩权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完善财政“省管县”体制,实行财政激励政策,增加对县市财政转移支付。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创新意识强、创新人才密集、发展潜力大、管理机制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担保领域,对已经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县市,省财政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行业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积极引进和扶持新的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以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项目资金。大力改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努力形成有利于吸引投资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人才培训、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等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扩大金融信贷服务领域和范围,搭建面向民营企业的担保平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加强“科技下乡”的帮扶措施,加大对落后地区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和倾斜力度,注重转变落后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忧解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断完善《湖北省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办法,使绩效与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每年对全省76个县(市、区)经济发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省,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主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努力排除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鼓励创新,勇于实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完善的服务,打破城乡、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篇4】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镇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实施意见”政府工作计划
中共城关镇镇委员会城关镇镇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完善人口结构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我镇在全县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三、具体措施:继续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意见》的贯彻落实,认真解决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计生干部队伍,积极探索高标准的服务模式,科学规范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高质量的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以创建优质服务为载体,抓班子、带队伍、抓基础、搞规范、抓特色、出亮点、抓薄弱环节、强优质服务,突出四个重点,七项工作。四个重点是:一深入推进优质服务的开展按照“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开展,搞好面对面“十到户”活动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思想教育深入到户、生殖保健服务到户、知情选择指导到户、受术对象随访到户、避孕药具发放到户、流动人口管理到户、生育节育访问到户、办证签约方便到户、优惠政策落实到户。作好“三宣”、“三调”、“三查”、“三办”工作三宣:宣传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并将集中培训和入户教育相结合,使计划生育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调”:上门调查结婚人员、育龄对象情况和流动人口情况;“三查”:查环、查孕、查病,为育龄妇女进行环孕情检查的同时开展妇科病普查服务,并对常见的妇科病进行免费治疗;“三办”: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证明和村民自治与知情选择合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计生理念,把服务贯穿于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1、成立组织①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公室,配备6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镇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②村居委会、非公有制企业,要明确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待遇落实。2、明确职责①依法为流出人口免费办理国家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出前应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次健康检查服务,与其签订一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②督促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每三个月寄回一次现居住地的合格有效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③每月组织一次对本辖区流动人口的清查清理活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④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⑤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⑥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⑦对违反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员依法进行社会抚养费征收。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全面启动计划生育城镇化管理,达到流出入时间清、办证时间清、签订合同清、婚育状况清、节育情况清、档案资料清、联系方法清、从事职业清。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好“关爱女孩”行动1、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打造新的亮点,把“关爱女孩行动”做大叫响。2、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开展救助贫困女孩活动,设立“关爱女孩人口基金”,确保贫困女孩不失学,受照顾。3、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女孩家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保障制度,教育部门对实行计划生育相当困难家庭的女孩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民政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对特困条件的女孩户的待遇再提高15%的救助,劳动保障部门优先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孩家庭给予扶贫开发、劳务输出、进企务工等。4、在计划生育协会中开展“一帮一”帮扶救助活动。镇有关部门和单位实行对口管理,重点挂钩。发动先富裕起来的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同女孩户结成帮扶对子,建立一帮一的挂钩关系。5、成立“城关镇镇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人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非法为他人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进行专项治理。四推行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扩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为契机,全面落实奖励扶助制度,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奖、优、帮、扶。1、严格落实法定政策,加大奖励力度。严格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及晚婚晚育的奖励等,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足额发放,大力表彰奖励符合二胎生育自愿放弃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夫妇,结合实际实施“重奖”,倡导婚育新风,引导他们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并提供优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上门服务。2、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实行《家庭优惠服务证》制度,积极为独生子女户开“绿灯”,真正使他们经济上得实惠、养老上有保障。3、落实“三结合”与扶贫救助,把“三结合”帮扶与计划生育“三生”服务融为一体,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为群众提供生产、生育、生活,全方位的服务。4、积极推进以社会供养为主的发展路子,做到老有所养。七项工作:一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新机制立足长效机制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领导决策,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流动人口管理、行风建设、政府和社会团队合作等机制建设上,推动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改进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二利用多种形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1、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在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闹市区等主要地点设立固定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各行政村都要设立阅报栏,户户都要有宣传品。2、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文艺宣传,多出精品,努力提升宣传品味。3、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大院建设,注入新内容,增添新活力,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三加快人口与计生电子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坚持走以信息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道路,加快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
1、加大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按照法律程序及时立案,快查、快办、严处、及时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拒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坚决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继续狠抓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治理,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对拥有B超的单位进行监控,对非法进行性别鉴定、非法接生及引流产的个人和单位,依法进行严肃处理。3、计生、公安、工商、市场发展中心等部门联合对大型市场沿街门店和家属小区的流入人口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办证率和管理率。六搞好单月健康检查,做好经常性工作切实加强对单月健康检查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康检制度,通过康检责任制,严格把关,采取漏检责任追究制,做好补检工作,深入清理四术遗留,坚决堵塞漏洞,保证不走过场,防止流于形式,切实解决好漏检、漏管、漏档问题,抓住薄弱环节,认真落实生育、节育政策,坚决制止以罚代管,彻底整顿二胎生育秩序,全面禁止多胎生育。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继续深化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在村级计生队伍建设上采取举措,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培训,重视作用发挥,抓好待遇落实。计生办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要求,加快节奏,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强化计生干部全心全意干工作的观念,培养吃苦精神和发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蓬勃向上,富有朝气的工作氛围,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20XX年,我们要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干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镇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00五年四月十八日镇政府关于20XX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5】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2020年县政府工作计划
县政府年初工作计划: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端,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幸福"的总体部署,大力开展"转型升级推进年、惠民工程建设年、党建工作创新年"活动,全面推动科学发展上新的台阶。
一、全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发展。
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选资。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选资重点,严格执行"四项指标、一个带动"标准,确保有限的战略性资源为优质项目所用。适当时候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选资推介会,全力组团参加省组织的年初面向央企、年中面向国内龙头民企、下半年面向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型招商活动,力争成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实施产业骨干项目培育工程。大力扶持中兴长飞、富士康精密制造、伟志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实施"百所千企"知识产权对接工程,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优选一批传统产业、民营经济骨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实现转型升级。
加快规模化园区建设。推动东部工业园完成核心区主干道和供水设施建设,确保总投资10亿元的日昭节能电缆建成投产;启动西部工业园首期开发区建设,确保中兴长飞项目首期竣工投产、环球康利科技正式动工、红墙新材料年内上市;力争鸿达科技园基本建成,确保茂硕电源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全力抓好高端服务业发展,推动珠三角中心花园建设
罗浮山是我县旅游业乃至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必须以罗浮山创5a为主要推动力,倒逼各项工作,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启动"大罗浮旅游圈"规划,推进罗浮山创5a工作,加快象头山旅游开发步伐。收回罗浮山索道经营权,着手改造索道。深入挖掘罗浮山文化,启动飞云顶景区等新景点建设,力争悦榕庄今年6月基本建成首期工程。加快建设以罗浮山为起点,连接横河白马山、柏塘茶山、公庄官山的旅游黄金通道,进而把罗浮山、白马山、秋枫寨、茶山休闲谷、平安生态风景区、湖镇客家文化村、航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龙溪银岗古窑址、龙华五村、象头山等景区串联起来,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开展罗浮山养生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前期研究和申报工作,争取纳入惠州市旅游综合改革重点示范项目。推动每个县直部门为罗浮山发展办一件以上实事,举全县之力推进罗浮山旅游业发展。
加快发展高端酒店业。抓紧罗浮山奥威斯七星酒店等10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力争东山湖、悦榕庄和万怡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初具规模。
适度发展高端旅游地产业。推进保利山水城、佳兆业新城等大型旅游地产项目建设,启动锦绣香江、皇庭白马山和总投资60亿元的哈斯塔特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建设华南远望数码城、俊峰汽车城等项目,完成10平方公里的中部现代物流园规划并启动首期1000亩征地工作,打造现代商贸流通服务平台。
三、全力抓好《纲要》实施,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
融入珠三角一体化是我县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必须加快对接步伐,提升对接水平,在对接和融入中提升竞争力。
进一步推进交通对接。积极推进广河高速、博深高速、从莞高速段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全力加快园洲龙江东江大桥、石湾沙河大桥建设,以交通对接促进经贸和人员往来。加紧推动石湾振兴大道改造、观麻公路改造等工程,启动县城江南大道建设和龙桥大道改造,完善博西片交通对接网络,实现县内交通升级和联网。
进一步推进产业对接。以小分队形式深入珠三角发达地区招商选资,主动承接符合产业特色的项目。加快推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启动喜斯达电器二期、隆发鞋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泰山石膏、深圳好时代挂车等项目建设。
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东江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保护好东江水质。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建设。落实医保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劳动用工联动招聘、异地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险无障碍转移等制度,年内实现与东莞、深圳年票互认。
四、全力抓好内外需求扩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优化经济结构,把重点更多地转移到推动投资和拉动消费上,促进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质量的新提升。
优化投资结构。把资金投向主要放在关系长远的重点项目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项目上。全年安排重点项目55宗,总投资457.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0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9.05亿元,高端服务业4.9亿元,交通设施17.56亿元,夯实发展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扩大消费需求。组织企业和博货精品深入到南宁、重庆、郑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展销,在对外窗口建立博货精品展示厅,搭建更多平台,扩大博货销售市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着力保持物价稳定。全面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加大粮食生产力度,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工作责任,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充足,从源头上控制物价。建立农产品供给应急基地,做好应急准备。加强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择机推行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推进工商业用电同网同价。
提升外贸质量。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开创外贸出口新局面。
五、全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人民群众增强幸福感的重要条件。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生产、改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提高特色生态农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石坝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扶持李艺金钱龟、唐顺兴家禽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力争新培育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启动万只珍稀龟类繁育等特色精品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进超市、进景区、进酒店工程和装满车尾箱工程;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家乐,促进村庄变景点、农民变导游、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地力条件,提高农田质量。下大力气开展农村小流域整治,实施澜石河等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显岗水库、下宝溪水库、水东陂水库及病险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整治石坝河。启动村道绿化工程,提高村庄绿化率。建设银岗22万伏和洛平11万伏输变电站,推进农村输变线路改造。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开展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宜居村庄"工作,力争全县所有行政村创建为环境卫生达标村、54个行政村创建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示范村。推进行政村体育运动场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广金钱龟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等技术,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力争上半年完成集中扶贫项目长宁农贸市场改建,年内建设投产一批产业扶贫项目。
六、全力抓好品位提升,努力建设山水田园文化城市
建设文化氛围浓厚、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城市,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舒适感,始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努力创建文明县城。优化县城空间布局,东面,全力推进富力商贸城、保利山水城、哈斯塔特旅游小镇、东山森林公园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西面,推动新城建设,按城市景观大道标准全面完成惠州大道西扩工程,加大西区拓展力度;北面,推进县城北环一路,加快县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高档次的行政文化新区;南面,尽早建成东江大桥北引路,启动滨江公园建设,推进万怡五星级酒店建设和江南新区开发,着手把江南新区建成高档次的现代人文社区。提升县城品位,高起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提高规划档次。严把规划建设关口,注重在建设中融合东江、葫芦岭和田园风光等景致,增添文化元素,使县城真正成为文化之城。以增加文化内涵和岭南古民居建筑为着力点,编制老城改造规划并着手改造。完善县城市政设施,贯通矮岗中路、南路,建设体育大道东段。完善建成区的便民设施,规划建设东区、北区的学校、医院、市场等设施。加大县城整治力度,完成广惠高速罗阳出口的升级整治,按照文明县城标准倒逼推进各项整治并做好迎检工作,力争成功创建文明县城。
结合功能分区加快各镇城镇化进程。推动各镇围绕主体功能区分,进一步强化规划,提升建设水平,确保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启动名镇、名村建设工程,把横河等镇和横河西群村、嶂背村等村建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生态镇、村,示范带动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加快镇中心区和中心村建设,在各镇探索建设居民消费型住房。建立环境卫生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制度,力促各镇保持城镇卫生整洁。
更加重视保护战略性资源。把生态指标放在招商选资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做到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大力保护土地、水、生态和文化等战略性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强化节能降耗,启动省"节能示范县"创建,推进横河"低碳生态示范镇"建设,力争成为省低碳生态建设示范点。全面完成杨村、福田等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七、全力抓好科学理财治税,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坚持科学理财,做到生财有道、用财有规、理财有方,做大财政蛋糕,优化财政支出。
大力培植税源。加强税源监测,强化对新投产项目、产值与纳税不符的企业、连年亏损企业、出口企业的监管,确保税收不流失。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力度,促使县内企业均在注册,确保税收与资源使用相匹配。在打造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现代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电信业、餐饮住宿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潜力,形成新的税源支柱。
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财政支出,严控临时追加,优先保证建设幸福的民生工程、公益事业支出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建设开支。继续执行公务员和教师津贴补贴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机制,从7月1日起再增加津贴补贴20%。
健全财税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更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激励型财税管理体制,加大对镇级的激励力度。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各镇财政资金使用,严格对各镇的资产管理。12
八、全力抓好改革攻坚,增创体制机制新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编制实名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县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电子审批,力争实现审批时限提速30%,网上审批提速80%以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县市政工程公司等企业改制和县药材公司、县益业投资发展公司等企业退市工作。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和发展风险投资,力争引进金融机构或证券机构进驻。大力扶持现有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增强放贷能力。有效推进农信社定向合作和改制,稳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
九、全力抓好文化综合实力壮大,努力打造岭南文化名县
我县是岭南文明古县之一,要围绕建设岭南文化名县的目标,大力挖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实力。
提高文明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等文明创建活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公民"系列主题实践、"百佳外来工"评选等活动。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感恩奉献精神,激发全县人民建设幸福的热情。
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制定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实施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与地产结合、文化与产品结合的"三结合"工程,广泛开展动漫、创意、设计、会展等文化产业招商选资,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深入挖掘葛洪文化、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我县百草油等产品的外销市场,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张力。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各类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领域。启动县文化中心二期的县文化创意馆等工程建设,完善镇文化广场、村文化室、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全力推进数字电视发展,推开县城用户整体转换工作。
努力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和文化公共服务。围绕"幸福",开展"五个什么样"系列主题实践、"故乡情"书画比赛等活动,鼓励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催生一批具有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繁荣活跃城乡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公共服务。
十、全力抓好民生水平提高,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必须更加注重提高民生水平,使全县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县财政安排2.19亿元用于就业和保障工作,同比增加25.2%。推进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新增就业1万人,组织培训本县农村劳动力5000人,转移就业1万人。制定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激活社会创业活力。建立和完善工资发放巡查制度、建筑工地工资押金制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解决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将所有大学生和中职技校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尽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采取降费让利等形式,降低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型房地产价格,多渠道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完善中小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集中力量办好中学,启动县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推进县华侨中学、高级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优化我县优质高中办学条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华洋职校建设,做大做强宝山职业学校,推动县成人中专建设新校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难问题。年内建成1所标准化特殊学校。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年安排医改资金250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巩固居民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以医德医风建设和技术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管理,着力打造一批临床专业学科带头人。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计划引进50名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我县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再次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县"金牌。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展,进一步做好审计、民政、民族、保密、宗教、口岸、对台、外事、侨务、老龄、移民、人防、气象、档案、县志、老区建设等工作。
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理顺社会管理职能,组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局。坚持"软要软到位",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以罗阳镇为试点,开展外来人口、出租屋分街分片管理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深化应急机制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坚持"硬要硬到底",建立社会治安分区分片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以铁的手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制订安全生产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激励和问责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和重特大事故责任企业"终身禁入"制度。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强力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力度、最硬的措施,着力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各位代表,建设幸福,要求我们必须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郑重承诺,在全面落实省、市为民办实事政策措施,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今年将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全面完成省级贫困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任务。13个省级贫困村的集体收入要达到10万元以上;采取适当奖励的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以"一带一"方式,帮扶31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转移就业,实现户户有就业、100%脱贫的目标。二是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水利管理单位职工的社保问题。三是推动泰美、麻陂等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四是加大文化和旅游设施惠民力度。完成县文化中心的文化馆、图书馆和影剧院建设,改造升级葫芦岭贝丘遗址公园。罗浮山实行年票制,我县居民和外来工只须购买50元的年票,就可每天畅游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建设罗浮山文化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营造便利的服务环境。五是改善医疗条件。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整治周边环境,添置医疗设备。再招聘50名临床医科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卫生院。六是提高一线环卫工人、公安巡警、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待遇。一线环卫工人、公安巡警、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每人每月增加300元,村两委干部的补贴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七是建成第二期经济适用房。建成598套经济适用房和72套廉租房,年底前解决现有登记在册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家庭的住房问题。八是完善东中西部交通网络及启动县城中心客运站建设。中部通道要建成通车,拉通连接园洲、石湾的振兴大道,启动观麻公路改造,着手建设县城中心客运站。九是启动县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按照人性化服务要求,启动集行政服务、中介服务、就业服务和救济服务在内,方便群众办事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并于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十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完成6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改造通自然村道路300公里以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行政村配备保洁员、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三轮垃圾车等设备。
十一、全力抓好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重视并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铺开"六五"普法。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发挥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等的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提升政府效能。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强化"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对重要工作和重大任务实行倒逼,分解目标,明确责任,排出时间表,公布进度,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干劲。深入开展"万众评公务"、"网络问政"、"县直单位一把手全方位体验部门服务"等活动,切实解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规范权力运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评比和庆典活动。推进公车改革,启动县直单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工作。加强审计监察和行政监察,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加强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建设幸福的宏伟目标在召唤着我们,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鞭策着我们,千年古邑加快崛起的光荣使命在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高效的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为建设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