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完整)

时间:2023-01-01 12:30:03 来源:网友投稿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1  最近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完整)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1

  最近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班里有些孩子像极了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地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为了帮他们提高成绩,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他们似乎总在和我们作对:字迹潦草,作业拖拉,上课分心,下课没影……于是,我真的生气了,我厉声训斥他们,我剥夺他们休息、玩耍的时间,我打电话向父母告状。自私的我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他们,甚至是苛求他们,却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这群“小蜗牛”的心里其实早已受了伤,但在老师的鞭策下,他们只能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学生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急于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诗的另一小节是: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着诗句,心灵触动的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时,“小蜗牛”送我一颗葡萄,一瓣橘子;教师节,“小蜗牛”送我一支笔;还有“小蜗牛”热心帮助老师、同学的画面……这些悦耳的“鸟叫虫鸣”,这些亮丽的“星斗”,竟是这些“小蜗牛”送给我的。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地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的成绩不好,但他们那颗纯真的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因为,上帝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2

  初读此书,说实话,看不懂,倒不是那种语言晦涩令人难以理解,只是我感觉,简单温暖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我还直到现在都无法理解的东西,会与“养儿方知父母恩”有相通之处吧。

  书以上帝让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为起始篇章,在经历焦灼,不安,烦躁之后,拨开乌云,重见日出,豁然开朗,突然明白,原来,在这段看似艰辛却又始终被幸福笼罩的路途中,真正的导游,一直是被自己有时几乎有些嫌弃的蜗牛。

  书有十五个章节,内容更不似小说般连贯,中心,却始终围绕在如书中的我般的家长和如蜗牛般的孩子身上。无论是教我上课的毛毛虫,教我读书的螳螂还是来自蚯蚓的声声呼唤,小蝌蚪的赞美,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成长道路上家长与孩子间那种无法言喻的默契而又深沉的关系:孩子成长的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时候,看着孩子如蜗牛般缓慢移动的步伐,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一度怀疑自己聪明的基因为什么在孩子的身上的不到体现,为什么会这么笨,他们更想用自己超乎孩子百倍的力气去提着孩子走,可是做什么都是徒劳。

  时处步伐匆匆的年代,为家庭生计奔波在工作的家长,很少会有人会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理由很简单-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你们是否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会是你们在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大肆的赞美,在因为作业出错或是成绩不好时无休止的批评与谩骂吗!我只是想说,世间的人,被荣耀光环笼罩的时候从来不缺赞美鲜花与掌声;跌落谷底时,也从来不会缺少背后的议论嘲讽和批评。荣耀后的赞美与失意时的批判,真的不缺你一个。

  培养一个孩子,会是一个家长一生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而自己,便是那个心智渐趋成熟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些许幼稚和丝丝成熟,对于教育孩子,我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书中的内容,我只能从孩提的回忆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不管怎样,家长的一份耐心,一份执着,一点默默的支持,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成就孩子更好的未来。

  人常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书写一个故事,而故事是否拥有完美的结局,在于你,在于孩子,在于你和孩子究竟能形成多大的默契,也真心祝愿在这条路上正在行走和还未行走的家长和孩子们,终会拥抱最蔚蓝的天空,你们,都会是最好的自己……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1)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5篇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1

  近来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状况:5月14日,陕西澄城县上六年级的杨某失踪。直到5月19日,杨家人才在污水湖畔发现杨某的白色球鞋,还有一封遗书。遗书上写着:“王老师今天把我打了,我知道我的英语不会读,但是我自己已经努力了很多,但是每次考试我都不及格。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老师对不起,您打我,我也不会埋怨您。我知道您为我好,您才打我。我要走了,王老师对不起。我向您表示真诚的感谢吧!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您的学生:杨某20XX年5月14日。”据证实:5月14日,英语老师王某看到班里五六名成绩差的学生很是着急,在杨某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对这几名学生说,快升初中了,一定要努力一把,提高学习成绩。

  4月的一天下午17点左右,在湖北省武汉市关山二路国光社区一栋宿舍楼内,12岁男生刘某在家里用红领巾上吊自杀。刘某的母亲称,孩子上吊前一晚,因为成绩不好,曾经被父亲打过。

  从这些令人震惊的案例中,我们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蜗牛”们已经不堪重负,我们又何苦再要紧紧相逼。弄的“蜗牛”们痛苦不堪,我们也更是身心俱疲。这里我想到了杨振宁博士的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春天,每一朵鲜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的学生就像那满含生命的种子一样埋在地里,他们极力地想寻找光明,他们怯生生吐出芽,伸出叶。可是,我们总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哎呀,再快点!”没有等待的耐心,没有等待的从容。多少生命在我们的催促中“夭折”了,多少“蜗牛”在我们的催促声中放弃了。。。。。。

  教育本该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本该是学生心灵中最向往的一块圣地。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学生学习得如此之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变得如此艰难。可能这一切皆来自心结。当我们老师不再急功近利,不再好高骛远,当我们能够让“蜗牛”们牵着去散步,可能我们收获的将会是另一番景象:满园春色使人宜,鸟语花香令人醉。

  教育的路上,请让我们放慢脚步吧,让我们的“蜗牛”们能够稍微轻松点。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阳光、空气、风雨以及美丽的花园。同时,也让我们感谢上帝给我们派来的那些“蜗牛”们,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也才有了“闻花香、听鸟语虫鸣、观夜空星斗”的机会。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2

  读到这篇文章,一种莫名的"感动涌动心头,参杂着淡淡的忧伤,不由想起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牵扯着蜗牛去散步吗?那些孩子与蜗牛多么相似!我总是嫌孩子的学习速度太慢,成绩提高不快,于是我就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拉着他,扯着他,责备他,呵斥他,也许他已经尽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们的学习就像蜗牛爬行,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学习跟蜗牛简直就没两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还是只关进那么一点点,于是怒气充满了我的心田。可我却没有想过,也许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但他还得忍受着我的责备甚至呵斥继续往前赶。“我们看不到孩子灿烂的笑脸,听不到孩子清脆的笑声,更顾不到孩子无瑕的童心,当孩子流着汗甚至流着泪拼命往前赶不上的时候,我们时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师留的假期作业要写,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因为我们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唯恐学分落后。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如果抛开成绩,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我想,如能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呢?就当孩子是蜗牛,老师就是那个牵扯着他去散步的人,于是我们放慢脚步,闻一闻路边的花香,听一听林间的鸟叫和虫鸣,还有那溪水的欢唱。要知道有些风景也许我们一生只能看到一次,童年属于孩子也只有一次,童年的快乐只属于童年,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把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岂不是一位启迪智慧的最佳引领者吗?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然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扯着我们去散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株幼苗,我们不能渴求所有的幼苗都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只有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撒向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迎来“春色满园”的美景,老师就是要用爱的行动和语言使园子里绽放尽可能多的“花朵”。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3

  每学期的家长会到来,我都怀着期待的心情提前来到培新小学。因为,这让我感觉到:女儿在进步着。她在这里学习有六个年头了,每学期学校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女儿灿烂的小脸在巨大的笑脸墙上众多孩子照片中天真的笑着,学校大门上方LED屏里播放着学校仪仗队孩子们整齐有序的队伍,指挥员就是英姿飒爽的女儿……真是庆幸当初为女儿选择这样好的学校。

  教室门口,总能看到班主任张老师、数学老师吕老师正在热情地迎接家长,这是两位非常有责任心、有耐心的老师。由衷的感谢她们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也更期待老师能教教我怎样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长会开始了,程怀泉校长播放了一个视频《牵着蜗牛去散步》。那唯美的画面、轻柔的朗诵,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一个漫天繁星闪闪的夜晚,蜗牛和我迎着清凉的晚风散步,悠闲的赏着路边五彩的野花,贪婪地闻着空气中弥散的花香,听着鸟儿、青蛙的鸣叫……我在醒悟着……女儿不就是那只缓慢爬行的蜗牛?我就是那个总是嫌弃她走慢了的妈妈!我推她,我打她,我拉她,我骂她,我威胁她……结果,她用忧怨的眼神看着我,爬的越发缓慢!我心急如焚!孩子!你可知道我是如此希望你能爬快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山那边摘到最大苹果、看到蔚蓝大海、在一个更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那个人!我是多么希望你是那个勇往直前、自信、坚强、快乐的人儿!可是,我似乎太心急了,以至于你被鞭打一下走一下,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那个向往的山外呢?教室里两位传业解惑的天使轻声告诉我:别急,慢下来、慢下来,孩子的优点会如天边的星星,路边的野花,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我的心情忽然释然了,我似乎闻到了花香,沁人心脾……我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精灵,享受着最大的幸福!可曾经,忙碌的脚步却将幸福抛在一边。总是抱怨、遗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是最好的那一个。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透过她们清澈的眼睛和幼小的心灵,我们开始学着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个世界。

  世界慢慢静下来了,我要耐下性子学着做一棵树,默默地站成一把伞,站成一把拐杖,静等你的花开!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4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内容是:上帝派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爬得很慢,我不能走得太快,我催它,我责备它,蜗牛仍然每次爬一点点,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可还是很慢,我只有放慢脚步,跟在后面生闷气。突然我闻到一股花香,那么芬芳;我感到一阵微风,那么轻柔;我听到了鸟鸣,那么清脆;我看到了满天星斗,那么亮丽!哦,原来我错了,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第一次品读这首诗,我就被其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精辟的论证,深切的关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闻到一股清新暖暖的爱的气息;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味道;享受到一种自然,轻松,*等,尊重,和谐的育人氛围;感悟到一种坦诚,共存,默契和成功的喜悦;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让从教二十多年的我心悦诚服,感慨万千,感受颇深。

  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是非观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缺乏恒心和意志力,缺乏吃苦精神,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才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精神面貌的缺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做事的积极性,把握表扬的艺术,让孩子随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生活能力,“不怕慢,只怕站”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身为教师,要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快乐,分担孩子的担心,忧虑,不安和烦恼,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耐心和爱心,需要倾诉和倾听,需要安慰和帮助,需要肯定和激励,他们单纯善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好奇心很强,思想活跃,求知欲也很强,他们的眼光是率真的,他们的视角是独特的,老师应该视这些为珍宝,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和孩子做好朋友,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用耐心和爱放飞求知的翅膀;用真诚和鼓励敲开孩子的智慧之门;用善良,正直打动孩子稚嫩的心灵;用规范和公约来纠正孩子的日常行为;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坚韧的意志品质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人格魅力带来的欣赏,感受心与心碰撞产生的温暖,感受拳拳之心带来的爱的感动,感受知识海洋的无穷奥妙,感受支持,鼓励和帮助带来进步的快乐,正如管建刚在《不做教书匠》里写道的:“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和学生交往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更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当孩子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会更开心;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我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不遗余力;当孩子将一张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的纸条夹在英文 作业本里,倾听着孩子的肺腑之言,我感动得想流泪;当看到经过帮助和指导而书写的整齐,认真,规范,美观的英语作业,我突然感到无比欣慰;当那个下雪的严寒冬天,下午放学后,我骑着电瓶车不小心滑倒在学校大门口,几个孩子立刻跑过来帮我扶起了车子,我感到一阵暖流在全身流淌;当看到现在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上的那些大孩子曾经写给我的真挚感谢信,我感到做教师无比得骄傲和光荣,因为我曾经陪伴他们走过孩提时代和青年时代,师生之间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前段时间当看到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踊跃献爱心的一个个熟悉娇小的身影,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我看到一张张可爱淳朴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知道他们给予我很多很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这是教育的欢笑,是教育的快乐,也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欢笑,最感动的快乐!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5

  儿子——八年前你如约地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做妈妈的权利,我骄傲。我成为一个母亲,瞬间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看着身边的这个小人,从此以后你将是我的全部。

  当有一天我看到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精湛的语言深深吸引并为之感动。因为我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又性子特别急的妈妈。这篇文章让我仿佛闻到一股暖暖的爱的气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牵着它散步,必须放慢脚步,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慢下来,看到的是更一种不一样的美。

  就如同我领着身边的这个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头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细细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的*。

  我们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们家长不能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的应该配合老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宝贝。他们毕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有一颗美好的童心,你不能总是用你的思想来硬生生的驾驭孩子,而应该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他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因为他还小所以做事情不会像你一样快,别总催他“你不会快点吗?你能不能抓紧时间?你到底怎么回事?……”

  不要总是用这种责怪的口气,因为你无缘无故的大吼大叫,宝贝们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尽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么小,他的思想不会像你那般成熟。请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因为他们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在牵着“我”在散步,是孩子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无邪,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利益下的真诚的语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真的是发自他小小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宝贝,妈妈也爱你,一生一世……”

  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无形中也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得快了。现在回头想想,自己非常惭愧,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他们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第二天依旧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快到已经忘记了欣赏,忘记了赞美。对不起宝贝,妈妈还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多陪你,牵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长大……

  宝贝你是上帝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长的道路上,也能够有机会去重温我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个好妈妈,继续放慢我的脚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静下心来多聆听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见。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属于你的童话童年。

  宝贝你就是妈妈的小蜗牛,妈妈爱你……我们大手拉小手,一直快乐的幸福地走下去,谢谢你的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好吗?作者:冯赞豪妈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2)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读后感3篇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读后感1

  儿子——八年前你如约地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做妈妈的权利,我骄傲。我成为一个母亲,瞬间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看着身边的这个小人,从此以后你将是我的全部。

  当有一天我看到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精湛的语言深深吸引并为之感动。因为我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又性子特别急的妈妈。这篇文章让我仿佛闻到一股暖暖的爱的气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牵着它散步,必须放慢脚步,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慢下来,看到的是更一种不一样的美。

  就如同我领着身边的这个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头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细细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的*。

  我们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们家长不能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的应该配合老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宝贝。他们毕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有一颗美好的童心,你不能总是用你的思想来硬生生的驾驭孩子,而应该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他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因为他还小所以做事情不会像你一样快,别总催他“你不会快点吗?你能不能抓紧时间?你到底怎么回事……”

  不要总是用这种责怪的口气,因为你无缘无故的大吼大叫,宝贝们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尽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么小,他的思想不会像你那般成熟。请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因为他们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在牵着“我”在散步,是孩子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无邪,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利益下的真诚的语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真的是发自他小小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宝贝,妈妈也爱你,一生一世……”

  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无形中也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得快了。现在回头想想,自己非常惭愧,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他们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第二天依旧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快到已经忘记了欣赏,忘记了赞美。对不起宝贝,妈妈还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多陪你,牵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长大……

  宝贝你是上帝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长的道路上,也能够有机会去重温我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个好妈妈,继续放慢我的脚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静下心来多聆听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见。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属于你的童话童年。

  宝贝你就是妈妈的小蜗牛,妈妈爱你……我们大手拉小手,一直快乐的幸福地走下去,谢谢你的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好吗?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读后感2

  读了张文亮博士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内心不由被作者传达的思想所震撼。

  再我送过的学生中,曾有这样一波学生,我给他们说过的话常常许多孩子不是不清楚就是忘到了九霄云外。每天的作业将近有10个左右的孩子晚上不写家庭作业,上课提到的问题、概括文章知识和技巧,知道的真是寥寥无几。一个问题抛出来,课堂上常常是鸦雀无声,我的感觉就像文中所说:“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全力了!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伤了,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就这样,在牵着“蜗牛”散步的过程中,我也像蜗牛一样流着汗,喘着气,累的筋疲力尽。后来,当我看到“蜗牛”跟不上自己过快的步伐时,也只好慢了下来,反思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我开始从培养孩子基本的语文能力入手,收集孩子易错的字,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查阅各种资料,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我不厌其烦地让孩子在阅读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表达能力……

  慢步中,终于,我闻到了一点花香,我感到微风吹来,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孩子们在悄然无声地变化着,一些一提起作文就头疼的孩子文在我的指导下笔开始流畅了,一些写字经常留“雀斑”的孩子作业干净了,整齐了。哦?原来,带“蜗牛”散步的路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风景,而我却只顾埋怨,忘记了抬头欣赏。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按照计划匆忙地完成教学任务,一直这样的工作着,所以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和烦躁的心情。我们如果把孩子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孩子们的每个小小的举动,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工作中的分分秒秒都是在收获着快乐。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投入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之中我感受到了要有一颗包容和体谅的心。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是不同的,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不同点,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我们要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地教育他们,微笑着面对他们,用温柔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和你是*等的。多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经常表扬他们,比如“你真棒”“真不错”……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职业。在对待孩子是需要的是细心和爱心,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对他们细心地呵护,每天都会受到不一样的礼物的。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是上帝送我们老师的最好的礼物!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读后感3

  最近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班里有些孩子像极了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地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为了帮他们提高成绩,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他们似乎总在和我们作对:字迹潦草,作业拖拉,上课分心,下课没影……于是,我真的生气了,我厉声训斥他们,我剥夺他们休息、玩耍的时间,我打电话向父母告状。自私的我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他们,甚至是苛求他们,却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这群“小蜗牛”的心里其实早已受了伤,但在老师的鞭策下,他们只能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学生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急于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诗的另一小节是: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着诗句,心灵触动的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时,“小蜗牛”送我一颗葡萄,一瓣橘子;教师节,“小蜗牛”送我一支笔;还有“小蜗牛”热心帮助老师、同学的画面……这些悦耳的“鸟叫虫鸣”,这些亮丽的“星斗”,竟是这些“小蜗牛”送给我的。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地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的成绩不好,但他们那颗纯真的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因为,上帝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3)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菁选2篇)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1

  昨天晚上的阅读时间,我给女儿读了一首作家张文亮的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本来是向女儿表达歉意的,没想到女儿如此用心,把它写成了作文。

  一直以来,女儿都是我和她爸爸心中最大的骄傲!为了我们心中对她的那份期望,女儿一直在用尽全力配合我们,做得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可我还是一直那么严格地要求着她,甚至用大人的标准来约束她。

  这段时间,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女儿却经常错题、错字,我对她耐心鼓励过、严肃批评过、也曾大声训斥过,最后甚至升级到动手打她过。那是上周末的晚上,又一次因为错题,我生了气,并狠狠地打过她的小手。“教训”过她之后,我接受了女儿哭着作出的道歉和保证。

  躺在床上陪她入睡时,我问女儿:

  “妈妈打你,疼吗?”

  “疼。”

  “要不,你也打妈妈一下吧!这样,我们就扯*了!”

  “不,我不打妈妈,因为我舍不得!”

  我的眼泪立即夺眶而出,并感到深深地惭愧,而女儿此刻也紧紧地抱住我!这一刻,我让自己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真的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不能过于心急,虽然也有被孩子气得崩溃失去耐心的时候,也有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她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美和乐趣。只是,我带领她前行的脚步太快,快得忘记了欣赏,反而使我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

  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陪着她慢慢去体味生活的滋味,欣赏她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美丽。给孩子一点儿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自己。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窗子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就放手让她在自己的时间表里作一只快乐的小“蜗牛”吧,时常和小“蜗牛”一起去散散步,相信一定会发现许多*时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美好!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2

  儿子——八年前你如约地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做妈妈的权利,我骄傲。我成为一个母亲,瞬间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看着身边的这个小人,从此以后你将是我的全部。

  当有一天我看到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精湛的语言深深吸引并为之感动。因为我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又性子特别急的妈妈。这篇文章让我仿佛闻到一股暖暖的爱的气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牵着它散步,必须放慢脚步,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慢下来,看到的是更一种不一样的美。

  就如同我领着身边的这个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头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细细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的*。

  我们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们家长不能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的应该配合老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宝贝。他们毕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有一颗美好的童心,你不能总是用你的思想来硬生生的驾驭孩子,而应该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他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因为他还小所以做事情不会像你一样快,别总催他“你不会快点吗?你能不能抓紧时间?你到底怎么回事?……”

  不要总是用这种责怪的口气,因为你无缘无故的大吼大叫,宝贝们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尽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么小,他的思想不会像你那般成熟。请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因为他们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在牵着“我”在散步,是孩子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无邪,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利益下的真诚的语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真的是发自他小小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宝贝,妈妈也爱你,一生一世……”

  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无形中也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得快了。现在回头想想,自己非常惭愧,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他们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第二天依旧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快到已经忘记了欣赏,忘记了赞美。对不起宝贝,妈妈还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多陪你,牵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长大……

  宝贝你是上帝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长的道路上,也能够有机会去重温我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个好妈妈,继续放慢我的脚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静下心来多聆听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见。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属于你的童话童年。

  宝贝你就是妈妈的小蜗牛,妈妈爱你……我们大手拉小手,一直快乐的幸福地走下去,谢谢你的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好吗?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4)

——《美学散步》读后感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1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美学散步》读后感2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艺术作品的美决定于它所被灌注的生命力是否流畅,和生命力是否被观赏者所感受到而产生共鸣。维纳斯雕像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是美丽的,是因为它身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滑流畅,没有一丝的滞涩,给人的是一种自然的共鸣。也就是维纳斯雕像的创作者所赋予维纳斯雕像的是一股流畅的生命力,并且使这股生命力深深地蕴藏在维纳斯雕像这一件作品当中,并且让观赏的人也感受到这股力量与情感的流动。一段音乐之所以动听,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灵感行云流水,以体会一种生命力的流畅感为动力,并没有加以任何的修饰,所寻求的是生命的协调。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美学散步》读后感3

  最近读到一两本关于美学的书籍,我庆幸自己能够想到读它们,因为在此之前对于美学我是个门外汉(现在也不算内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读易先生的《破门而入——讲美学》,才知道美学不是教你“装房子、买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科学,它原本是在各艺术门类学科之上的学科,是个统领。抽象而枯燥其实才是美学研究的特点,因此西方美学的大家也都是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康德和黑格尔。既然美学也是哲学,她就必定具备哲学求真理的特点,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学里其他问题一样,往往是没有统一答案的。虽然易先生讲的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读此书我仍然费力,因为它需要一颗极其抽象的哲学的头脑。

  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收获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一个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这大概是我这样的都市人去找这样的书来读的原因吧!

《美学散步》读后感4

  《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照相片无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作者将*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作者极推崇魏晋,因为这之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之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道、佛三教的支配。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倾向简约玄澹、超然脱俗。

  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古代的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的绘画带有舞蹈的一位。国外的很多画家、雕刻家注重光和影,*话却是线的韵律,光影都不要了。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笔墨的影响。西方画家是由几何、三角构成透视学的空间,,而*画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西洋在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重意境。西画的透视法是画家立在地上*视的对象;*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空间立场。*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

  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园林建筑喜欢用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飞动之美,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相较而言,希腊建筑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的植物花纹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惯用园林来处理空间美感,如天井、院子。园林中的设计除了“游”中“望”,还可以“借景”。山水是诗人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作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焦点和精神聚集的处所。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美学散步》读后感5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的书法。*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美学散步》读后感6

  美学历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因为美正常依附于历史,文学,艺术等存在,并成为历史和文艺的灵魂。一直以来,美学家谈美学都是从历史或者文艺入手。

  譬如《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按照历史的发展梳理美学。从远古到商周,从盛唐到明清。一个个看似无关的细碎事件被从历史中筛出来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几千年来绵延不绝,若隐若现的美学脉络。这种在千年历史中拿捏,为美学把脉的能力,无疑对审美的敏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实另一位美学大家朱光潜,也按照历史的经络阐述过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中,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美,更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结合体。是雅典学园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对美的不同理解,不同的鉴赏与思考。不同的是,朱光潜把人作为一个观赏者,看美的发展,美的升华与变化,把“我”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记录下了浩浩百万字的美学体系,森严而宏伟。李泽厚则对这种态度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美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

  人是美的鉴赏者,更是创造者。美的感觉起源于人的思维,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说两位大师孰是孰非,只能说这是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的碰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感受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抚摸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吟哦气吞山河的盛唐诗歌,欣赏清雅超然的山水画作比严肃地审视厚重的历史,探究一部部哲学论著带来的美感更深入人心,更能引起一个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共鸣。

  不妨再将眼光放到《美学散步》上来。同样是负有盛名的美学著作,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像前两位那样按照中西历史发展来梳理美的脉络。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就如同散步一般,漫无目的的散步。走到哪里,拾起什么,便对它讲解一番。看上去,似乎这本书根本就不成体系,根本就是随笔,山水,素描,雕刻,书法,哲学,诗歌无所不谈。但就在这杂乱无章中,宗白华先生却又有条有理地带我们探究了一个个美学的大问题:虚与实,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蕴。在虚与实,阴和阳,充塞与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对立的碰撞与融合中,一切已达化境,因而产生了美。再将其与朱光潜,蔡仪等的唯物主义美学对比,发现在这方面,宗白华和李泽厚不谋而合。

  唯物主义的美学研究者深究着本体论,认识论等钻研,于是,对于美学的研究越发艰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体系巨大而难得要领。而宗白华和李泽厚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跳脱出来,不再苦究美的哲学逻辑。他们认为,与其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艺中寻找美的逻辑,美的原理,不如探寻你的内心。因为美的感受正是发源于你的心。罗丹的雕刻,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羲之的书法好,好在哪里,无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和美的对象融合在了一起,借以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向外发现自然,向内探寻自我,于是山水等外物空灵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产生。这种境界有一点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学散步》《美的历程》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

  说罢关于美学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来看看这些美学著述的依托。

  比如《美学散步》,主要是依托着阴阳虚实等意境,依托着审美的心来阐述美。至于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着重于艺术家本身的境界思想来讲,而非立足于专业技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随心的书,他的逻辑是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与万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读这本书,不能用脑子,只能用心。而浩浩百万字的《西方美学史》则扎根于西方历史,探寻历史的美学,每一处论述都注重着逻辑,严格的剖析着各种美学哲学流派的发展,继承。如果说美学散步是随意绽放的空谷幽兰,那西方美学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叶茂的橡树。

  与《西方美学史》类似,《美的历程》也是依托历史,只不过是依托华夏的历史。这本书对美的研究不像《西方美学史》那样逻辑严密,一枝一叶一根一脉的来源去向清清楚楚。《美的历程》对于*历史中的美,采取了一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摸到了千年以来美的脉搏点,龙凤图腾,青铜饕餮,楚辞唐诗,魏晋风流等等等等。将一个个极美的点从历史的烟海中挑出来,连成一脉。如果说朱光潜是大禹治水一般将九州山河开辟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泽厚就是传说寻龙点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峰一岭,点出美学的龙脉。

  至于蒋勋的《美的沉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与前面的几本论著有所不一。《美的沉思》着眼于书法,《人间词话》着眼于诗词。看似一本是书法论著,一本是诗词鉴赏。却又无时不刻让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蒋勋与王国维一样,曾经致力于对西方美学的研究,蒋勋承袭泰纳,王国维承袭叔本华,尼采。而后,他们又出奇一致地感受到了华夏大地的美,将眼光放回到了*这片土地上来。

  于是这两本书便有了依托,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与诗词。不难看出,这两本书尽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还是*的。譬如王国维,很好的继承了*的古雅美,在严羽和王士祯的神韵说和兴趣说基础上提出了耳熟能详的境界说。这才有了*妇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

  其实,不管如何来看,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美学家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又没能展现出美的全部。而当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已经认知的美。逻辑的,内心的,严谨的,虚无的。

  而通过《美学散步》《美的历程》,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展现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类的历史还将继续,那么人类就会不断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美。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明晰从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过阅读这一册又一册书,我们可以掌握一点美学的脉络。因而,将自己也作为美学的主人公,美的建设者,去参与创造这宏伟精妙而又千姿百态的美学史诗。

《美学散步》读后感7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自己从他*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学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集。文集主要分二个部分:其一,主要是总论的谈美的问题和文艺中的空灵与充实;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学思想的营养,体味*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庄子的散文、魏晋的人格美以及*诗、书、画、音乐的艺术意境;其三,主要是对外国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评论以及诗歌方面的专论。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的书法。*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一个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得心境由关,也可以说景色的美否是由心来决定的。心也会限制视野,但同时,洗涤、净化过的心灵也会因为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各广阔的世界。我们从外界的事物上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对美的感悟,从而在再次面对着世界时能了解地更深,看地更透彻。生命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不是属于事物的属性。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是什么,只能说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说,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生命带来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

  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就像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美学散步》中每篇文章皆是珍奇的宝石,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辉,或论诗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乃至代表着整个宇宙之美的事物,“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他”。

《美学散步》读后感8

  美学散步,是一本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就被这书名吸引,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但,美学与散步如何揉合?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艺术方面——这*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所以*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正是*意境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才显出*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

  而在这部书里其他部分,宗白华用他细腻的笔触与心灵,带领读者与*及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一同散步,等归来,便发觉自己的心灵亦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美学散步》读后感9

  《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照相片无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作者将*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作者极推崇魏晋,因为这之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之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道、佛三教的支配。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倾向简约玄澹、超然脱俗。

  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古代的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的绘画带有舞蹈的一位。国外的很多画家、雕刻家注重光和影,*话却是线的韵律,光影都不要了。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笔墨的影响。西方画家是由几何、三角构成透视学的空间,,而*画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西洋在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重意境。西画的透视法是画家立在地上*视的对象;*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空间立场。*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

  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园林建筑喜欢用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飞动之美,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相较而言,希腊建筑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的植物花纹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惯用园林来处理空间美感,如天井、院子。园林中的设计除了“游”中“望”,还可以“借景”。山水是诗人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作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焦点和精神聚集的处所。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美学散步》读后感10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白华先生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及另外33篇小品文。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是作者在大学期间给学生授课的讲稿,内容十分抽象,属于纯理性的范畴,其与物质可感的现实世界相隔甚远,是高度的概括,需结合具体的实体或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非仔细研读而不能得其精要。33篇小品文,有关于美与艺术的散论,有关于诗歌的通信,也有为书籍所写的序言和演讲辞。涉及到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建筑、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等。宗白华先生精通美学和哲学,其对于艺术的探究,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和建树,将美学和艺术的观点与社会生活和人性思想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剖析了艺术与美和现世生活的关系,给人的精神世界吹去了一股清凉的风,带来了温和的美的享受。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远古时代人类就知道以树叶蔽体,知道在器物上雕刻花纹,说明人在天性中本能的就有美的意识和向往。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人类对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美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专门来研究,可见,美不单是一种艺术上的实践,更是一种理论意义上的建构。从表现美,到以美的理论来指导美的实践,在这个相互作用交替往复的过种中,人们提升了对美的认识,领悟了美的本质。个体意识的觉醒必将影响到群体,既而推动整个人类意识的进程。美就是这样生发而来的,它不断的以新的形式出现,不断的得以校正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历史时期的印迹。可以这样说,美丰富了历史,也丰富了人类的心灵。

  谈到美,必然离不开艺术。艺术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以生存必需和本能为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的高地。在这个高地上,人类能够体验和感觉到生命的快乐,进而醒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音乐、舞蹈、美术、文学,这些无疑普遍地给人以精神和灵魂上的洗礼。艺术是最能直接表现美的,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我们欣赏一幅画,说画得漂亮,这就是美的最直接地流露,我们感受到了它,画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反之,我们说某部电影演得一团糟,就是对其艺术价值的否定,认为其“不美”,也是对美的评判。

  但是,人毕竟不是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艺术当中,更多的时候,人是生活在现实的工作和劳动当中的,与柴米油盐为伴,和喜怒哀乐为伍。因为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际遇和心境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程度自然迥异。但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直在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好是本质,条件要富足优越;美是形式,外在要高尚优雅。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走。但是不论条件是好是坏,美的内核取决于人的认识和内心的操守——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这个古训早已被世人所接受。心灵的美,才是本质的美。也只有心灵的美,才有可能谈及对美的发掘和升华。

  在生活中,人们不断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最终是为了传播美。对美的感悟和投入越多,个体的生命也就越觉得幸福和有意义;当点点滴滴地美汇成了江河,当善意和良知成为人们行为的首要,人类社会才能融洽和谐,世界才能实现和*与大同。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5)

——蜗牛读后感10篇

蜗牛读后感1

  如果你读过《向蜗牛学习》这篇文章,那你一定知道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达到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就是蜗牛。这是为什么呢?

  老鹰有一双天生善飞的翅膀,它们强壮有力,能在天空翱翔;而蜗牛具有永不停息的执著精神,能坚持不懈地爬行,最终总能登上金字塔顶。不要希望自己侥幸成为雄鹰,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蜗牛,那种天生的成功者只是少数人。如果你只是只蜗牛,就不能自暴自弃,反而要更加努力,因为你要比“雄鹰”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塔顶”。现在,来看看你是“雄鹰”还是“蜗牛”?如果你是鹰,那么恭喜你,你的天赋使你能很轻松的到达金字塔顶,但是你也不能骄傲,不然你可能会从塔尖上不慎掉下来的。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一只蜗牛,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坚持,有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我们都能登上成功的`“金字塔”。

蜗牛读后感2

  今天,我没事干,便出去转转。忽然,我发现脚下有一群“小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小蚂蚁。好久没有在外这样散步了,蚂蚁都有了。

  现在,我发现好久没出来了,我看见了天边雪白的云,蔚蓝的天,凉爽的微风,以及周围美丽的景色。爬山虎绿了,头上也有了很多的鸟儿。许多昆虫都醒了,树也早开过花儿了。不知不觉已过了好久。

  有点羡慕蚂蚁。虽然它们的寿命非常短,并且它们也在忙碌,但似乎它比我幸福,它可以无时不刻享受春光明媚,我只能每天被作业“轰炸”着。我读过一篇名叫《牵蜗牛散步》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上帝让老麦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后来,麦克才领悟到上帝的良苦用心。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人生不能一味匆匆赶路,那会使你错过很多东西”可我却真的可以领悟这句话吗?

  “可能以后,我不会有时间来这样散步了吧!”

  我望着天空,万里无云。

蜗牛读后感3

  我在语文主题丛书——《爱的馈赠》中读过一个故事——《蜗牛的奖杯》,我对它印象很深。

  文章大体内容讲的是;蜗牛本来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凭自己的优势和努力在昆虫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蜗牛得意洋洋地把奖杯带回家,忍不住心里的骄傲和脸上的欢喜,从此它把奖杯一直带在身上,一时一刻也不离开它,生怕别人看不见,晚上就睡在奖杯里。这时间一长,它和奖杯就粘在一起了,爬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了,从此它就失去了自由,只能背着奖杯在地上慢慢爬行了。

  我想,如果它不骄傲自大,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每天背着重重的奖杯艰难爬行。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绝不能像蜗牛那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今后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我们都要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味炫耀。

蜗牛读后感4

  看完了极速蜗牛这个片子,我觉得很感人,这只小小的蜗牛竟然有那么强的意志力啊!

  《极速蜗牛》讲述了一只菜园蜗牛Turbo抱有一个旁人无法理解并且觉得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成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蜗牛。然而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却因为一次偶然的不寻常事件让他拥有了非凡的速度从而有了实现的可能,自信满满的Turbo打算让自己的梦想真的成真……以“慢”著称世界的蜗牛妄图闯入拼速度的世界,这似乎显得十分违和,然而这种实现不可能之梦想却是这部动画电影的主旨所在,有梦想就该竭力去实现,哪怕不可能!

  到片子最后,我的眼泪差一点就“飞”出来了!因为小蜗牛被叫“盖”赛车手欺负的很惨!可是,让我最可恨的是那个叫“盖”的赛车手,他最后竟然想把小蜗牛踩死,让自己获得冠军!

蜗牛读后感5

  我手中拿着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作文书,我好奇地翻开了作文书,呵!一篇篇生动、优美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其中一个故事——《乌龟和蜗牛赛跑》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篇幅作文主要讲:乌龟和蜗牛赛跑,乌龟两次超过了蜗牛,又让蜗牛超过,蜗牛反败为胜了。

  读了这篇作文,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做什么事都不能像乌龟那样骄傲自大,更不能自以为是,不要以为一时超过别人,就是永远的胜利。有时,弱者只要努力就会胜过强者。

  二是:我们做什么事,要像蜗牛那样坚持不懈,蜗牛知道自己比不过乌龟,但是由于他的坚持,他居然成功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蜗牛读后感6

  我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蜗牛》,蜗牛读后感。

  一个农夫住在一个旧宅院里,农夫有个儿子,每天就知道玩。这天,他找到几只蜗牛,放在火上烘烤,蜗牛遇到火,便大叫。他乐得大叫:“哈,坏东西你们的房子都着火了,还唱歌?

  这个故事说,有些人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讥笑和指责

蜗牛读后感7

  在《蓝天里的蜗牛》这本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聪明的蜗牛的故事。

  这只蜗牛知道自己爬得慢,就叫它的好朋友小河马帮它做一个风筝。把风筝系在它的好朋友的头上,这样,风筝就带着它到天上飘。那样它就很快到好朋友家里去。它的好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它对朋友说,“看天上”。它的好朋友一看,奇怪!蜗牛怎么到天上去了呀!

  还有,火炉里的小星星的故事,也是这么有趣。好好想一想,火炉里怎么会有一颗小星星呢?原来那颗星星好善良呀。因为老奶奶病了,它为了让老奶奶的火炉生起火来,就自己跳到火炉里,但是它居然没死。

  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故事跟蓝天里的蜗牛一样好笑。我看的时候就经常忍不住就要笑。

蜗牛读后感8

  一个森林里。生活着许许多多赛跑的小动物,可是蜗牛每次赛跑都赢不了,它非常生气,为什么呢?

  有一天,它找到了原因。是不是身体上这个壳太重了呢?它气哼哼地去找妈妈,让妈妈把这个壳去掉。妈妈说去掉可会死掉的,毛毛虫姐姐变成蝴蝶有天空保护它,蚯蚓弟弟会钻土有大地保护它。

  小蜗牛听了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我们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呢?妈妈说怕什么呢!我们有壳呀!有了壳我们不用任何人的保护,这多好啊!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要依赖任何人。

蜗牛读后感9

  在《蓝天里的蜗牛》这本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一只智慧的蜗牛的故事。

  这只蜗牛知道自己爬得慢,就鸣它的好朋友小河马帮它做一个鹞子。把鹞子系在它的好朋友的头上,这样,鹞子就带着它到天上飘。那样它就很快到好朋友家里往。它的好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归事呢!它对朋友说,“望天上”。它的好朋友一望,希奇!蜗牛怎么到天上往了呀!

  还有,火炉里的小星星的故事,也是这么有趣。好好想一想,火炉里怎么会有一颗小星星呢?原来那颗星星好善良呀。由于老奶奶病了,它为了让老奶奶的火炉生起火来,就自己跳到火炉里,但是它居然没死。

  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故事跟蓝天里的蜗牛一样可笑。我望的时候就常常忍不住就要笑。

蜗牛读后感10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2》“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很久以前,蜗牛不像现在这样爬着的,是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飞翔地,蜗牛在一次比赛中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就骄傲了,整天背着奖杯在身上,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从此以后蜗牛就只能慢慢地爬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后,可不能骄傲自满,要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人要谦虚,不能到处炫耀自己的.才能。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6)

——散步龙应台的读后感

散步龙应台的读后感1

  今天上了《散步》这篇文章,我深感触动?..那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呀,读起来是那么亲切、温馨,通篇充满着丝丝蜜语浓浓亲情:母亲的慈祥,作者的孝顺,妻子的贤惠,还有那个胖胖的小家伙儿,更是聪明可爱。

  我反复读着,文中初春的新绿、树上的嫩芽、转季的冬水;特别是那菜花、桑树和鱼塘,那山水画般的江南春色在眼前明朗清晰起来。不由得陷入沉思,想起一些往事。

  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姐姐也顾着学习,但是哥哥只要有时间就会带我漫步在林间小道中,他会捉一些小昆虫吓我。有一次,哥哥问我河水为什么朝那个方向流,我不知道,哥哥就带我往上走,走啊走,我终于看出来了,水来的方向地势高,我高兴得说:“哥,这边地高,那边地低。”哥哥牵起我的手说:“是的,我们有一句古话就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要是不努力、不奋斗就会像这河水一样只能往下流了。”长大后,在学习、生活中每遇到困难就想起哥哥的教导和温情,就有了无限力量。只是现在哥哥已经出国留学了,一年也只能见到一次?.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只要有亲情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亲情是多么珍贵,让我们把爱一棒一棒的传递下去吧!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扩展7)

——牵着母亲过马路优秀读后感

牵着母亲过马路优秀读后感1

  《牵母亲过马路》这篇文章叙述的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妻儿一同回家探望母亲,在陪母亲买菜过马路时牵着母亲的手,让母亲感受到了我对她的感恩、对她的回报。

  通过小小的过马路这件事的描写,让我们发现天下所有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的心是永恒不变的,哪怕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但在母亲面前永远是需要照顾的孩子;而孩子在长大后对辛勤哺育自己的母亲也心怀感恩,有一种乌鸦反哺的感情。

  儿子对母亲的`关心、照顾让母亲感慨得落泪,幸福地面对孩子的感恩回报,就“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文章的结尾作者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时常忘了尊老。像爱幼一样尊老吧,就在日常生活中!”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感动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无微不至,而又有多少子女能够对父母像对子女一样呢?古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在”为人生最大憾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知道感恩的人!

推荐访问:读后感 牵着 蜗牛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3篇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1 《牵着蜗牛散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