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5篇

时间:2022-06-17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5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篇1

  革命战争年代,一首平山支前民谣广为传唱: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抗美援朝期间,“香玉剧社”副团长常香玉为给志愿军捐购一架战斗机,带领剧社59名演职员不辞辛苦,辗转6省市行程万里,演出180多场,常香玉的义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小孩捐出零花钱,姑娘变卖首饰,老人拿出家底;

  疫情防控初期,武汉市、区、街道9.74万名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入一线排查病患,1287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4小时连续开展流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市的医疗队集结武汉,各全国各地的保障力量汇聚武汉。…… 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胸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勠力同心、奋勇拼搏,我们今天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稳定的环境,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基础,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切勿以力微而不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近几天,一家橘子网店火了,缘由是当这家网店的老板得知顾客买橘子是为国家做研究时,他无偿捐赠,并说:“你们为国家做研究,我捐一箱给你们先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虽然是“小忙”“小力”,但背后蕴含的是可爱的中国人民朴素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是自己的爱国方式。聚涓滴之力成江海,汇微光之亮成星河。当14亿中国人的“毫末”之力汇聚起来时,那将是磅礴之力,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切勿以效缓而不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历时8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8年,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些事急不得、快不得,更不能搞速成,要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这需要耐心、真心、用心,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过程中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切勿以畏难而不为。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中国人以前吃不饱、饿肚子怎么办?“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正是袁老的毕生追求,万事开头难,从传统水稻到杂交水稻,从杂交水稻再到超级杂交水稻,每前进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每一步他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大大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怎么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篇2

  《决议》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全党同志从中看清楚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议》强调,全党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体现在我们党员层面,就是要响应党的号召,履行党员义务,坚定理想信念。

  最后,《决议》中的内容也再次提醒我们要加强党史知识的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结合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理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日常学习中鞭策自身,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时代“答卷人”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篇3

  《决议》解读: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深刻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深刻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我党百年来,经历了艰辛的奋斗,来自不易,这是奋斗的经验总结,我们应该严格贯彻中央精神,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来源和支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篇4

  革命战争年代,一首平山支前民谣广为传唱: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抗美援朝期间,“香玉剧社”副团长常香玉为给志愿军捐购一架战斗机,带领剧社59名演职员不辞辛苦,辗转6省市行程万里,演出180多场,常香玉的义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小孩捐出零花钱,姑娘变卖首饰,老人拿出家底;

  疫情防控初期,武汉市、区、街道9.74万名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入一线排查病患,1287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4小时连续开展流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市的医疗队集结武汉,各全国各地的保障力量汇聚武汉。…… 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胸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勠力同心、奋勇拼搏,我们今天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稳定的环境,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基础,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切勿以力微而不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近几天,一家橘子网店火了,缘由是当这家网店的老板得知顾客买橘子是为国家做研究时,他无偿捐赠,并说:“你们为国家做研究,我捐一箱给你们先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虽然是“小忙”“小力”,但背后蕴含的是可爱的中国人民朴素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是自己的爱国方式。聚涓滴之力成江海,汇微光之亮成星河。当14亿中国人的“毫末”之力汇聚起来时,那将是磅礴之力,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切勿以效缓而不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历时8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8年,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些事急不得、快不得,更不能搞速成,要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这需要耐心、真心、用心,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过程中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切勿以畏难而不为。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中国人以前吃不饱、饿肚子怎么办?“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正是袁老的毕生追求,万事开头难,从传统水稻到杂交水稻,从杂交水稻再到超级杂交水稻,每前进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每一步他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大大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怎么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篇5

  回望百年征程,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无论是长征途中的命悬一线还是十年内乱后的何去何从,抑或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蔓延,凭借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卓绝的运筹能力,党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一次次化危为机。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确立了***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众望所归、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进一步强化了全党信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磅礴力量。我们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好“两个确立”,在党的领导下续写更加灿烂篇章。

推荐访问:读后感 决议 奋斗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关于我们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